刘玮冬运营手记 | 让“连接者”发现你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002hyqxUgy6Qnoc5F9M5a&690.jpg

来源|刘玮冬运营手记


前言

应大量读者的请求,本号现将之前不涉及到公司机密的文章系数放出,所有文章放出后,我新撰写的文章将恢复更新。

 


前一阵看到知乎上的一个话题很火。

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在未来发展到底哪个会更有前途?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完全不成立。因为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我统一归到运营里)这两个职位虽然属于不同的方向,但却呈现着极其紧密的依赖关系。问这个问题就好比在问“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到底谁最重要?”“警察和医生未来到底谁是最牛X?”


无聊。


能问出这个问题的本因还是源于互联网行业狭隘的极度崇拜


极度产品(技术)崇拜,极度运营崇拜。


对于任何一个方面的极度崇拜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互联网公司最终都会化作烟云。


重技术轻运营的公司到最后因为推广不力,没有用户,没有盈利,只能做起了外包。


重运营轻技术的公司更苦,运营们都替产品背了大大的黑锅。


所以到头来,借用一句电影的名字来总结这一段。


技术,产品,运营。一个都不能少。



我喜欢做运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相比技术人员需要知识的积累,产品经理需要逻辑和思维的极其严谨,运营更容易让人自由地发挥身上的众多特质。


想象,冒险,沟通,耐心,坚韧,巧妙。


而以上特质又恰恰无法用标准衡量,再加上千人千面,所以运营的最后会因为每个人个性和特质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时,优秀的人才更容易脱颖而出,成为这其中的佼佼者。


所以,尽管现在的技术已经如此发达,但人依然是运营工作,是互联网,甚至是所有行业前进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但也是最重要的突破口。


所以做这行越久,我反而越来越坚信运营的不可替代性。


这点在我做资源的拓展中时深有体会。



我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社交狂。所以无论去任何陌生的地方,父母从不担心我在那儿会很孤单,交不到朋友。他们更加担心的还是怕结交到不三不四的“朋友”。不过我不抽烟不酗酒不泡吧,这点理由到最后也无法成立。可是尽管如此,刚到上海那一阵我还是陷入一种极其伤感的孤独。


不是因为找不到朋友,而是因为我非常非常非常的想踢足球。


是的,我还是一个重度足球爱好者。


在老家,想踢场足球简直太容易,市中心就有一个开放的体育场,周末总会有人自发地组织在那踢球。你要是想踢,只需和他们打个招呼,就可以参与进来。哪怕你和他们其实并不认识。


当然东北人的豪放性格也在这其中起了很大作用,不过我背井离乡,难以发挥出来。


首先我找不到足球场,我上网搜过一些小球场,也去看过一些。相比老家,上海的很多小球场很漂亮,草坪,喷水,以及还带着铁丝围栏。


就那一层铁丝围栏隔断了我和他们的距离。


不仅是空间上的,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


刚来上海的我毕竟没有在老家那么从容,当看到众多的小球场的那层铁丝围栏,我顿时打消了去和他们打招呼的念头。


请各位暂且理解一下那个四线小城青年一脚踏进国际化大都市之后的惶恐。


球瘾憋的难受,只能看球赛解闷,没想到越看越想上场踢两脚。后来给我逼得实在不行,不知怎么的脑海中突然蹦出了QQ群这个东西,病急乱投医的我一边看着球一边赶紧打开QQ群,搜索“上海足球”四个关键字。


结果一下子蹦出来好多群。


我加了几个进去一看,顿时有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里面各种约球,约场地,约比赛的信息比比皆是。我迅速回应了其中一条信息,定好时间地点,然后合上了电脑。


后面的故事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终于有人带我玩了。


我心中一阵感慨。


同时又仿佛觉得自己好像打开了另一扇社交之门。



为什么要说这件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虽然我之前也是混过很多QQ群,陌陌群,微信群等等。但其实当时的我并没有好好重视这些社群存在的价值,而仅仅是把它当做了生活的消遣。

 

而通过此事,“群”思维仿佛一下就在我的脑中扎根。


原来任何的阶层,职位,工作,团体,都会有自己的社群,哪怕你根本平常不会注意的那些群体;其次就是社群中的信息流转是最快最高效的,往往可以让你短时间内快速收获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而更加重要的是,各种“群”让你的资源和目标拓展一下变得高效,让你由找某个人的点对点变成了点对面。当然,尽管遴选或许会耗费稍许时间,但与其收获的惊喜相比,这点浪费完全是值得的。


所以后来在上海慢慢站稳脚跟后,我开始寻找各种机会去加一些QQ群,微信群。比如那时我主要做微信运营的工作,所以我就加了很多新媒体群;混豆瓣,又加了很多豆瓣群,再到后来,我成了APP运营,手上的运营群又多了很多。


虽然现在每个月的流量都是5个G,6个G的烧,但这其中带给我的价值,完完全全超出我的意料。尤其是通过一系列奇遇让我更加深刻总结出一个道理:


要努力地让人脉“连接者”发现你。



早前我手上加了几个新媒体群,由此认识了这个圈子里的很多大牛。每天上班,趁着休息,我也会没事在群里和大家一起吹吹水,交流交流运营知识,也加了其中几个颇为投缘的朋友。不过后来我去了新公司负责母婴项目,便很少在群里说话了,这几个群也就渐渐被我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因为我们渠道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急需大量以妈妈用户为群体的微信群进行定点投放。各位应该能想到,单身的我怎么可能去找到大量的妈妈类微信群呢?心急如焚的我去贴吧,去论坛,到处去找这些微信群,但都一无所获。不得已,我在朋友圈里发了条求助,大意就是“谁有此类资源,可否帮忙引荐一下?有重谢。”


没想到,朋友圈发出不久,之前在新媒体群聊过的一位朋友主动找到了我,问了一下详细的情况,然后很快地为我引荐了一位做微商的妈妈。这位朋友的面子也是非常好使,把我引荐过后,那位妈妈也是很仗义,表示这事包在她的身上,爽快的让我甚至产生了一些怀疑。


那X姐姐,请问您有多少个微信群啊?我忐忑不安的问。


不多不多,40多个吧,全是妈妈,个个400人以上…..


当时的我已经幸福的晕过去了。


后来我藉此也是发现了一个很隐秘的妈妈群体,原来有很多妈妈会趁着带孩子的这段期间去做点小生意,而微商的便利性就非常适合她们。所以微商中的妈妈群体特别多。并且为了拓展自己的渠道,她们也会到处加各种群,如同一条条线一样串起了一个又一个微信群。而她们的这种连接性,恰恰又是做社会化营销所需要的,所以后来我也是加了很多微商妈妈,以保证在需要的时刻可以弥补我们在渠道方面的缺陷。


这件事也是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了“连接者”的作用和他的的威力。



刚接手渠道工作后,听从了某位高手的建议,我将大部分的精力去做短时间能带来产出的事情,同时也拿出小部分的精力去做一些短时间内不会出任何成绩,但长远来看却又很重要的事情。


这里面就包括:我需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媒体资源库。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希望这套媒体资源库至少要能覆盖国内一百家线上线下主要媒体,囊括各个领域,哪怕是和我工作暂时不相干的领域,什么汽车,财经,时尚等等也都要包括。第一阶段目标是先与这些媒体的工作者建立联系,无论是记者,编辑,商务,媒介,卖广告的,拉赞助的等等等,只要他是目标媒体的人,那我就需要认识他。


老规矩,有圈层的地方就有群,我加了好多媒体群,这个表很快就做了起来。但是做着做着我就发现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因为这个表不够优质。


我想要的36kr,品途,虎嗅,搜狐的人等等都找不到,这些主流媒体我都没搞到,那做下去也没太大意义。


为此我跑到了经常混的一个运营群里大倒苦水,表示自己只是想认识一些媒体圈的朋友,咋就这么难。


结果群里的一位朋友比较好心,看着我诉苦,加了我,默默的分享他的存货。


这些存货包括:各大主流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科技频道的记者,主编,各种商业杂志,垂直媒体的联系方式,其中甚至有很多我之前梦寐以求都想认识的大牛。


后来得知,他之前从事过媒体行业很长一阵子了,对于这一行简直是门清。同时他还向我分享了媒体行业的联络工具,以及与他们的沟通方式等等,也是让我颇为受益。


插个题外话,后来这件事被我的很多媒体朋友知道以后,纷纷找我这个外行去帮他们引荐别家媒体的朋友,也算是侧面让我再次了解到了这位“连接者”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接下来说个更神奇的。


还是接手渠道后,当时真的有一种两眼一摸黑,不知道做什么的感觉。但经过之前的各种锤炼,我总结了一套比较好用的快速入门方法:


当你刚接触一项从没做过的工作时,首先一定要看大量的资料和文档,二是一定要去混这项工作从业者的圈子,与他们交流,向他们提问,得到他们的指导,这样你的入门会非常快。


我首先看了很多应用市场的资料,然后加了一个应用市场的QQ群,在里面和一群CP以及渠道聊得不亦乐乎,各种拜大神,求指导。后来一位朋友貌似觉得我人还不错,和我私下沟通了一阵,就把我拉进一个专门的渠道工作者QQ群,里面高手如云;而在这个渠道群聊了几天之后,群里有一位朋友得知我是做母婴行业的,又把我拉进了一个全是母婴APP的QQ群,这是我之前怎么搜都搜不到的圈子,但却没想到来得如此惊喜!在这个APP群里我和众多的CP们开始聊合作,聊换量,而这其中又有一位群友得知我是在上海,又把我拉进一个上海本地资源互换的微信群,众多上海优质的互联网企业的渠道和商务都在这个群里!我甚至还在这个群里发现了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事,和他一打招呼,发现他居然就坐在我身后!当我站起身和他笑着握手时,内心却在无限感叹这个世界的不可思议。


兜兜转转入了3个群,从QQ一直转到微信,横跨应用市场,渠道,垂直APP,BD四个圈子,最终与同事汇合。


没有“连接者”,世界就很大;有“连接者”,世界就很小。



现在,在我所能掌控的领域,所接触到的资源已经足够,基本已经无须再需要连接者的帮助。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你让我认识再多的人,混再多的圈子,我无法深入,没有维系,没有活跃,同样也是一种浪费。不过某些“连接者”把带我进一些好玩的圈子,我亦不会拒绝。比如机缘巧合,有位朋友把我带进了一个中国家装圈的微信群,每天看着群里一群家装行业的大佬各种聊行业,聊互联网,也是蛮有趣味;还有一位朋友把我拉进了一个全是诗人的微信群里潜水,每天看着聊天记录出一身鸡皮疙瘩也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


其实到现在你会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也成为了一个“连接者”,我的朋友通过我,也可以很方便的对接到他想找的人。甚至我开始利用自身的便利性来为合作伙伴提供各种福利引荐,这也成为我维系和他们之间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比如我会尝试着帮我的合作商们牵线搭桥,有时候往往只要一个人找对了,合作往往就会促成。所以又回到了文章开头那番所讲:


人,永远是前进最关键的动因。



或许会有朋友觉得我幸运,或者是人品好,才会能得到这种小幸运的垂青。是的,我也承认,被“连接者”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一件小概率事件,也不得不承认的确有幸运的成分在。但如果没有我平时不断的去拓展自己的社群资源;不断的去在社群中怒刷存在感;不断的去在朋友圈里通过各种手段去维系自己的个人形象,证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不断的去向每个帮助我的人真诚的致一声感谢;不断的去证明自己对知识始终有着一颗充满无限饥渴与好奇的心。没有以上种种这些,我相信这种小幸运是永远不会降临在我身上的。


资源的开拓在于平时的积累和维系,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亲爱的朋友,我不仅希望你们的运营能从产品中真正走出来,我甚至希望你个人,你个人所代表的人生态度,精神,奋进,也能从你的生活中荡涤开,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只有这样,不仅会有“连接者”垂青于你,我相信也会有更多的幸运,在等待着你。


因为并不是越努力,就越幸运。正如同再优秀的产品也需要推广,再好的内容也需要传播,努力的你,也需要去寻找工作甚至人生中的“连接者”。


你的“连接者。”在哪里呢?


【作者信息】刘玮冬(微信公众号:刘玮冬运营手记,个人微信:382033730),姑婆那些事儿专栏作家,专注于互联网运营领域的研究和总结,多篇文章已在各大平台发表,在APP推广,社区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社会化营销方面有其深刻的思考和独到见解。


姑婆那些事儿ios快速审核服务 点击 :http://www.gupowang.com/zhuanti/3128.html

 

大家都爱搜: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姑婆圈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仅作分享学习之用,姑婆那些事儿负责整理推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运营者观点与立场。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姑婆那些事儿—小秘书(微信号:gpxms001)协商解决。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