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发明的这个概念,可以解释整个互联网的下半场了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640.webp (2).jpg

来源|小马宋  ID:zhongguowenlian

 

2016年,有几个不同的大咖,同时提出了几个类似的概念和结论。

 

比如峰瑞资本的创始人李丰讲,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将趋近平缓,国内创业者将从互联网的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

 

罗振宇在 9 月份《势能创造》深圳站的演讲中,说到了他对互联网的六个认知,第一个认知就提到: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观点与李丰类似。

 

而罗胖在第五个认知中提到:时间才是真正的战场。消费升级,本质上是从空间消费转移到时间消费。现在的新兴中产阶级,其实已经买不动东西了,在未来你给人送个礼物,如果这个东西要占据对方的家庭空间,其实对他来说都有可能是个负担。

 

所以,未来的战场,消费升级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是从消费有形产品到消费无形产品。比如各种服务、娱乐、旅游等等,在这里领域里,空间不再起作用,时间变成了唯一刚性的资源。

 

后来,罗振宇在一期节目中又将这个看法,完整地简化为一个重要的新概念:国民总时间。如果我们参考国民总收入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 GNP),可以给国民总时间一个简称:GNT(Gross National Time)。

 

01.互联网的边界

 

我们以前一直以为,互联网是无远弗界的,它在空间上可以无限大,当然这个认知是正确的。第一代互联网的代表 google、亚马逊、youtube 等等,正是基于互联网的空间、内容无限多的假设建立的,谷歌的英文名本身就表示 1 后面 100 个 0,谷歌创始人希望,能给用户提供无限的搜索能力。

 

亚马逊的商业逻辑,也是建立在互联网的空间无限基础之上,他们提出的概念所谓“比特 VS 原子”,推倒货架,让商品展示的空间有无限多,甚至著名的长尾理论观察的基础就是亚马逊。

 

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个假设错了,理论上互联网依然空间无限、内容无限的世界。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和内容,是需要使用者与其互动才会产生价值的。我们可以认为宇宙是无限大的(当然它实际上也有边界),但是这个无限大的空间对于地球人来说,其实没有啥用,因为以目前的理论来说,你旅行的速度最高也就是光速,你永远都不可能利用这无限的空间。

 

02.消失的人口红利

 

有了上面这个比喻,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无限内容的互联网会受到另一个条件的限制,这个条件就是互联网的可用时间。

 

说到这里,我们以中国为例,因为它已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创业最容易的国家,因为它巨大的网民基数,使得你随便做一个商业模式,使用人数都可能超过澳大利亚的人口总和。所以,中国互联网是一直享受人口红利的。

 

以前,我们的互联网还在普及过程中,网民数是一直在增长的,所以大家感受不到获取用户或者获得用户使用时长有多难。但是从去年开始,各个互联网公司都感受到了获取用户和促进 DAU(日活)增长的困难。

 

2012 年,一个 APP 用户的获取成本平均也就是一毛钱,而现在,垂直类 APP激活用户的获取成本已经是几十块钱了。

 

2014 年一条创办的时候,就用广点通大量投放广告,据说当时粉丝的获取成本是几毛钱。而现在,公众号粉丝的获取成本大概不会低于 5 块钱。

 

2016 年,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感受到了流量的压力,不管是视频、电商、游戏、工具,还是直播、社交、新闻,流量都在下降。现在很多公号、APP 的量其实都在靠水军的辛勤工作,才保持了数据的增长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很简单,用户不再增长了,而创业公司却在增长,当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每一家的流量都在下降。这就像以前的电视台,电视总用户不变,但是有线电视的频道从 10 个增加到了 200 个,自然每一家的收视率都会下降嘛。

 

03.停滞的总使用时间

 

其实互联网用户增长停滞,在很多年前就出现了,只不过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这个增长延续了下去。事实是,从 2010 年起中国互联网的网民总数增长已经不大了,实际增长的,是网民的互联网使用时间。

 

传统互联网时代,受制于硬件和网络,人每天的上网时间受到限制,而移动互联网和 wifi、4G 的出现,彻底释放了网民的网络使用时长,这个时候,理论上来说每个网民可以 24 小时在线。移动互联网这几年的大发展,是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网民人数增长和使用时长增加的基础上的。

 

但是,这个也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就是,网民总数(用 W 代替)和网民最高日均上网时间(用 T 代替)的乘积。

 

理论上来说,一个网民每天的上网时间上限是 24 小时,但我们都知道这个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去掉他的睡眠时间,假设网民平均睡眠时间是 7 小时,那么他的每日最高在线时间就是 17 小时,但这也不可能,除非在未来我们能发明一醒来就可以跟我们的大脑进行互动的互联网工具和技术。

 

这个 T 目前看,主观猜测应该不会超过 5 小时,下图是 2015 年 12 月的人均单日使用手机时长。

 

640.webp (3).jpg

 

04.国民总时间

 

我们刚才说过,目前互联网有一个界限,这个界限就是网民总数(用 W 代替)和网民最高日均上网时间(用 T 代替)的乘积,我们称之为国民总时间 GNT,而日均的 GNT=W*T,年度 GNT=W*T*365,而日 GNT 是可以略有波动的。

 

不要小看这个概念,它可以决定和解释互联网下半场的各种商业逻辑。

 

在未来,中国的网民总数上涨空间不大,日均上网时间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了(除非技术有革命性突破),那么日 GNT 就是一个可以假定为恒定大小的水池,这个水池每天会换上差不多的容量的新水,所有互联网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只要需要耗费用户时间,就要每天过来从这个水池里取水。

 

比如说,一到周末,由于户外活动、睡眠时间、商场购物、朋友聚会、娱乐休闲等,挤占了用户上网时间,所以当日的 GNT 就急剧减小,所以所有公号阅读量在周六日都会下降一半以上,而娱乐类的视频、游戏则会在周六日使用时间上升,大众点评也会迎来使用高峰。

 

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跑过来取水,水就变成了稀缺资源,由此,就可以推演出未来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变化趋势。

 

05.以碎片化时间为基础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有利

 

日均 GNT 是个恒定大小的水池,日 GNT 则略有波动,人均 GNT 也就是基本不变,那么既然人均网络使用时间是有限的,过去那些大量占用用户时间的商业模式在未来的机会不大,或者说,在未来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属于被淘汰的一类商业模式。

 

比如像魔兽这一类的大型游戏,需要人的大块时间,我们可以猜测它在未来会逐渐萎缩(这个未来时间,可能是几年或者十几年),最后消失或者成为职业玩家掌握的一种技能。而利用碎片时间娱乐的手游则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

 

再比如,探索了好多年的在线教育、知识内容,一直没有大行其道,可能就与 GNT 的使用有关系。比如慕课,一门课要教一个学期,需要 200 个学时,每个学时 50 分钟,这就不符合碎片化的需求。未来的在线教育或者知识内容最大量的应该是可以在 15 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次学习的内容形式。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GNT 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视频形式从长视频向短视频进化,从《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到《PAPI 酱》的时长越来越短。

 

但是现在有一个反例,就是直播,我们知道,直播是大量消耗用户时间的典型模式,为什么还会大行其道呢?

 

我们来看看映客用户分布:

 

640.webp (4).jpg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直播这种陪伴类的服务,需要大量消耗互联网用户时间,最多的用户来自东三省,而上海排在最后一位。这说明,它不是为消费升级服务的,如果未来它产品形态不变,按照 GNT 的概念,我们不看好它的前途。

 

06.未来好的产品是节省用户时间而不是消耗用户时间

 

在过去内容有限而用户有余的互联网模式下,谁能大量消耗用户时间,谁就是赢家。但是在未来,用户时间越来越宝贵,要应付的工作和内容越来越多,一个省时间的产品设计,将更容易获得成功。

 

从理论上来说,节省用户时间有两种方式:

 

①形式上节省;


②内容上节省;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互联网 2016:流量都去哪儿了》里,曾经写过,节省时间有两种,一种是从内容上节省时间,比如得到的说书,可以让你 30 分钟知道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种是从形式上节省时间,比如视频就不如音频节省时间,因为看视频的时候你几乎不能做任何事情,听音频的时候你却可以开车、洗澡、吃饭、蹲厕所都可以。


其他的,比如网络订餐,就是可以节省用户外出吃饭的在途时间,网络地图可以节省用户的行车和寻找道路的时间,今日头条可以节省你搜索新闻的时间。


当然微信是一个例外,因为微信正在走向基础平台的样子,也就是说,未来你几乎所有的网络使用都会基于微信。


07.传统互联网的存在的意义基础正在崩塌


过去,我们觉得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几个方面:


①内容海量;

②免费;

③认知盈余。


但是这几个基础在国民时间 GNT 的面前,正在崩塌。


比如说容量无限,同传统媒体相比,这是当时互联网的优势所在。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信息不足,而是信息过剩。


我们每天要在数千条朋友圈的转发内容中决定要不要点开一个文章标题,要在像国家图书馆一样的图书列表中选择明天看什么书,要在无数个待读公号文章中决定读哪一篇。我们没有时间全部都读,因为人均日 GNT 是有限的。


第二个免费,也是由互联网发扬光大的一个名词,这种模式的基础假设是,用户的时间无限,所以他们乐于花时间接受免费的内容或者娱乐。但是,一旦认识到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那免费并不能成为制胜的武器。


现在,你要么需要在免费的基础上再通过优秀的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等争夺用户时间;要么,你干脆就直接用收费模式,通过你自己的工作,为用户节省时间。比如优酷的会员内容,罗辑思维的新产品得到上的付费订阅内容,知乎和分答上的付费问答等等。


其实,付费反倒成为一个为用户节省时间的方式,也越来越为用户所接受。


举个例子,一个用户过去为了看一部最新的电影,比如《魔兽》,他可能用电驴或者找别的资源下载,然后还要找字幕,才能看一部电影,但是这样的寻找成本(主要是时间)太高了,所以现在他可以直接购买视频网站的会员,来直接收看。


比如得到最新推出刘润的《五分钟商学院》,每天用五分钟讲一个管理学或者营销学的概念或者理论,《李翔商业内参》每天精选 10 条左右商业新闻或者内容呈现给订阅者。这其实是用头部的内容生产者为用户在节省时间。


第三个,认知盈余。维基百科其实是典型的认知盈余产物,它通过亿万网民的参与来编辑内容。


但是这种内容只解决了互联网的内容丰富性问题,却无法解决权威性和正确性问题。以前草根创造知识的局面,可能会过度到专业人士上去。毕竟,一个专业人士制造知识内容的效率和收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这就是从百度知道到知乎,从知乎到 live 和分答的趋势。


这几个互联网的基础,自然会依然存在,但是由于遇到了国民总时间 GNT 的限制,使得大家开始寻求改变。


08.从占用空间到消费时间


我们说,国民总时间的提出,与这次消费升级密切相关,其实我们也能够发现,消费升级的趋势,其实就是从节省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的。


因为以前我们的假设,是消费者的空间的时间都没有被填满,所以你需要更大的电视,更多东西。但是,一旦空间被占满,消耗空间的商品就会被冷落。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创办的“花点时间”,基本的商业模式就是每周给你送一束鲜花。


为什么这是一个趋势?因为鲜花是不会消耗你过多的空间的,它最终将被抛弃,它不会占满你的空间,却可以不断购买,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商品设计。


为什么 UBER 会风行,因为北京的有钱人为了不被限号,会买两台车,但是现在,既然这么方便,我是不是可以不买另一台车了?因为在北京停下一台车,其实还是很困难的。


为什么现在送礼越来越困难了,因为大家有的东西太多了,你送朋友一套紫砂壶,他还需要找个地方把它摆起来,其实是别人的一个负担。占用空间的礼物,今后越来越不适宜了。


然后,占用别人时间的行为和产品,也将在未来受到鄙视。


比如你发一段语音到群里,就特别不合适,因为别人不知道你说了啥,不知道跟自己有没有关系,所以群里几十个人的几十秒时间就被你浪费了。如果你用文字,别人可能一秒钟就就知道这事跟我有没有关系。


至于产品方面,前面已经讲了很多,这边不再多说了。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提醒大家,过去的经验可能成为未来的负担。国民总时间 GNT 这个概念,让我们用一个新的视角看待未来的互联网。


GNT 是一个新经济概念,不仅可以解释互联网现象,还可以解释很多其他商业现象,当然它刚刚被提出,还有很多没考虑到的方面,也欢迎各位一起讨论。


【相关阅读】

7500字彻底讲透罗辑思维的最新战略 

马云又开腔了,“电商”一词将被淘汰!明年起阿里不再提它 

独家|小马宋营销课复盘:消费升级,你的品牌升级了吗? 

从“内容为王+流量变现”谈互联网运营生存之道 

未来5年,消费升级时代,你绝不能错过的互联网趋势和机遇是什么? 


姑婆那些事儿推广服务 点击 :http://www.gupowang.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爱搜:ASM 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姑婆圈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仅作分享学习之用,姑婆那些事儿负责整理推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运营者观点与立场。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姑婆那些事儿—小秘书(微信号:gpxms001)协商解决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