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天使用户,足以引爆一个产品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1.jpg

来源丨胡震生

作者丨胡震生



通常大家去看一些产品的文章,会简单提到“天使用户”,但从没有人系统地定义和分析什么是“天使用户”,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跨越鸿沟》里提到的用户和方法论更适合面向大型企业的技术型产品,而不适合面向消费市场的软件。


我利用三分法把其完善为:天使用户、利益用户、完美用户。并试图提供他们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1.jpg


首先,“天使用户”这个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我觉得不准确,它特指产品最早期的用户,这些人免费地花费大量时间,可以不顾产品的粗糙和不完美,陪着产品从第一个0.0.1版本一起成长,像天使一样。其实换算到中文,应该叫“发烧友用户”,大家理解起来更清晰和准确,但是为了术语的统一,我还是努力用天使用户来解释我下面的内容。

 

例如:改装车的发烧友,他们为了汽车的一点点性能升级,可以不厌其烦地花大价钱反复测试不同的配件。


2.jpg


 

根据报道,小米的雷军在做手机的第一步就是让黎万强去找到100个手机发烧友来,陪他们一起测试还没有开始开发的小米rom。可以说这是做互联网产品的第一步,是从0到1的0.0.0.1。没有这个用户群,做产品就等于瞎子摸象,无论是谁来做产品经理,哪怕是马化腾、张小龙亦或者是周鸿祎。

 

小烧脑测试:小米rom的发烧友从哪里找?

 

我想应该是百度贴吧的某个论坛里。

 

参考:花椒天使用户的特征


3.jpg

 

第一,她们大都是18-26岁之间的年轻女性,没有历史习惯和包袱,可以快速接受网络上的新鲜产品和新鲜事物;

第二,她们手机里会经常更新各种新出现的app和社交类产品,她们是类似产品的尝鲜者。你可以在类似的新产品早期用户里轻易地发现她们,而不是那些已经普及的大众化产品;

第三,她们的家庭和童年个人成长大都不是很幸福,所以可以突破重重阻力,使用饱受争议的各类产品。幸福家庭出来的孩子通常是跟风者,而不是潮流的引导者。


用户按照特征、需求和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天使用户”、“利益用户”和“完美用户”。


4.jpg


怎么定义“天使用户”?

 

在产品发布早期,愿意义务陪产品团队测试和使用还非常难用而且无比粗糙的产品,并积极免费提供反馈的人。通常这种产品的核心功能满足了这类人的一个简单的高频痛点。也可以叫他们“发烧友用户”。


5.jpg

 

天使用户的刚需痛点:好玩。

 

通常互联网天使用户的需求痛点是好玩,而不是有用,“更好玩”让用户从一个产品迁移到一个新的产品。这时候用户的投入只有感情,不计成本。

 

天使用户的三大特征:

 

第一,年龄小:是目标用户群里,年龄段相对最小的用户,没有历史习惯的包袱。

第二,爱说话:发言活跃,一直努力尝试类似产品,并在相关渠道里努力发表意见,也是高频的使用者,一天使用次数超过3次,总时长超过15分钟到半个小时;一个不愿意提供产品建议的用户不是有效的天使用户。但并不一定是媒体经常报道的意见领袖,我把他们归到第二和第三类,因为他们利益相关。

第三,先锋者:这些人一定是这类产品领域里最先峰的人,无论心理、生理还是智商。他们可以突破既有社会的歧视和阻碍,也就是通常说的“潮人”。


最后,这些人必须具有高密度的特点:以利于沟通和传播,以及及时获得文化认同。

我们来看Facebook的天使用户从哈佛开始,是不是符合这个特征?


6.jpg


因为Facebook早期以文字输入为主,同时需要电脑和随时随地上网等前置条件,宽松的大学成了当时符合条件用户群里年龄段最小的群体。相对西海岸喜欢体育运动的学校,哈佛这类学校更愿意用文字表达意见,换算到国内就是北大清华了,而不是中戏北影。


最后,哈佛是美国当时思潮的先锋院校,而不是西海岸硅谷的斯坦福或者南加大等院校。而随着手机的普及,内容的生产从文字变成了图片和视频,Snapchat的火爆从更为活跃的西部开始就理所应当了。

 

天使用户量的计算,通常能找到10-20个标准天使用户,足以完成一个产品的早期调研。但是一个产品通常有多少个天使用户呢?

 

用户数的计算:

 

诸侯争霸=单一市场目标用户总人口的0.1%。中国就是100万日活。产品进入相对的行业领先期,后起者已经很难追上。

三国鼎力=单一市场目标用户总人口的1%。中国就是800-1000万日活。市场通常由三大寡头分裂,进入僵持期。例如短视频,美拍占据极美定位、快手占据极丑(农村)定位,秒拍占据媒体定位。每个产品大概都过了800-1000万日活。

一统江湖=单一市场目标用户总人口的10%,也就是1亿日活。这时候产品已经完全占领市场,其他竞争者完全没有机会。

 

天使用户是诸侯争霸期的1%(100万日活的10%是重度用户,重度用户的10%是天使用户),也就是1万日活,大概10万人。如果能把这一万人中的1%找到,也就是100人,足以启动一个产品。如果能快速到达和覆盖占领这1万人的市场,也就垄断了此类用户的天使用户市场,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你产品可能有竞争力的对手都是谁,产品哪里做对了。


天使用户磨合产品期间,不适合正式推广,直到用户的建议从无法使用转为更舒适的体验,并愿意向其朋友推荐,产生口碑和病毒传播点,产品可以进入正式推广期。目标用户群进入到了利益用户区间。

 

在中国,通常一个大众类产品的天使用户期整个市场大概达到100万日活的时候,市场就引起了利益用户的注意,此时如果其他产品还没有完成打磨期,就无法跟上市场的节奏进入到第二阶段。必须及时转型找新的细分市场。

 

天使用户群的次日留存超过40%,6个月留存超过20%,恭喜你,看到了一只10亿美金的独角兽。


640.png

7.jpg


利益用户的刚需:有用(省钱或者赚钱)。

 

利益用户三大特征:

 

第一,只看钱,不关心有趣,只关心对收入和支出的变化。月收入或者月支出的10%以上是转折点。收入的变化会让其迅速迁移到其他产品;

第二,建议少,不去主动调研,利益用户不会主动贡献建议,只有当产品影响其收入的时候,才会产生发言冲动;

第三,保守者,他们通常对新功能新设计都持有保守的态度,很难从他们那里发现新需求。他们的使用频率和利益正相关。

 

利益用户的计算和恩格尔系数及马斯洛需求模型相关。


8.jpg


马斯洛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分为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


加上恩格尔系数可以大概得出食物支出和需求的换算关系。


举例:



生理=食物支出占69%——贫困

   



安全=食物支出占50-59%——温饱

   



情感=食物支出占40-50%——小康

   



尊重=食物支出占30-40%——富裕

   



自我实现=食物支出低于30%——最富裕

   



根据国内的收入现状大概可以得出:



生理需求=月收入3000以下

   



情感需求=月收入8000以下;

   



尊重需求=月收入2~50000以下;

   



自我实现=月收入3~50000以上。

   



通常产品全年收入对其月收入占比超过10%,也就是至少超过一个月的收入会让他产生关注,或者替他节省月支出的10%。占比低于这个数字是无法让用户产生关注度的。

 

这里的收入是广义的,例如微博粉丝多了以后,获得了很多拍戏的机会,这都是对收入的影响。

 

结论就是如果你产品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收入占了你目标用户年收入的10%以上,并且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你就是占领了这个市场,市场份额达到10%以上可以过渡到完美用户推广阶段。

 

当然你要理性分析你的产品满足哪一类用户的有用需求,生理和自我实现对有用的定义当然是不一样的。


9.jpg


在中国,通常一个大众类产品的利益用户期整个市场大概达到500-1000万日活的时候,就形成了文化现象,吸引大众用户也就是完美用户的进入。如果同期产品不能在市场占有率也就是用户密度上达到转折点,也就会被淘汰。一般100-500万日活是分水岭。


10.jpg


完美用户的刚需:工具。

 

此时产品已经成为某个群体的生活基础必备品,相反工具属性凸显出来。

 

完美用户的三大特征:

 

第一,场景化,用户只在某种特殊场景使用。

第二,低频化,使用频率相对前面的用户大幅降低,都是非用不可的场景。月使用1-2次。

第三,不能忍,产品上的任何难用或者复杂,都会导致用户的无法忍受而流失,去寻找更合适的替代品。产品必须做到无限接近完美,因为同期可替换的产品增多了,用户变得极为挑剔。这个时候适合雕琢产品细节,例如红包对现金。

 

中国的经验是1000-3000万日活是分界线。过了这个日活后,一家独大,其他产品迅速缩小,被淘汰。

 

完美用户的计算是按照使用场景的工具效率性计算的,就是在类似的场景下,你的产品工具效率是否排第一?你能满足类似多少个场景?


11.jpg


这里提到一点延展知识。周鸿祎提到产品的六字口诀“痛点、刚需、高频”还有额外提到的简单,我把它们再归类,痛点和刚需是一个意思,所以就是“痛点、高频、简单”。这个时代满足生存的刚需需求已经很少见了,大部分都是既有产品不能满足的痛点。


雷军提到的七字口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周鸿祎的“痛点、高频、简单”

还有我衍生的“可持续、可感知、可奖励”,可以有机会单独和大家分享一下。

 

可以混合一下对应到刚才提到的用户三个阶段。


第一,快速迭代满足天使用户的“好玩”的高频痛点,并且用户可感知,并产生口碑,并在单点做到极致;

第二,专注满足利益用户的“有用”需求,并且可持续,产生新的口碑点;

第三,满足完美用户的“工具”需求,使其获得持续的奖励。


12.jpg


天使用户的衰减期按年来计算,主要是因为教育的区分。大迭代6年一次,全新变革12年一次,技术的变革会让天使用户产生大规模转移。


13.jpg

 

通常产品要每年更新你的天使用户的调研群体,包括推荐的内容和意见领袖,以跟上时代变化,否则产品的内容和功能都会产生老化,例如曾经的豆瓣和天涯。但是技术的重大变革,会让整个群体发生大规模转移,例如文字到图片到短视频到直播,天使用户群都完全不同。PC时代的直播公司YY和9158就在移动时代败给了映客和花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们按照老的经验在定义自己的天使用户群-PC上的利益用户,完全忽视掉12年一次的重大历史变革带来的新增市场。


1.天使用户的文化势能


14.jpg

 

根据马斯洛需求模型,用户数逐级递减,但是文化势能逐级递增,也就是底层用户希望向上层用户流动,且是单向的。所以如果从最底层用户启动,很难利用文化上的吸引力带来的势能拉更高级的用户进来,产生文化排他性。而高层级用户流行的产品可以向下一级用户拓展,产生文化势能,打败已经在低一级市场占据领先位置的产品。


2.天使用户的使用频次

 

每天1-3次,每次时长超过3-5分钟。通常是你早期用户使用时长最长的那10%。

 

3.天使用户的密度

 

第一代互联网完成了从地面到空中的迁移,移动互联网微信又完成了从PC到手机的迁移。所以通常的天使用户从以前的校园班级,演变到了微信群、QQ群或者微博之间的互相关注。

 

4.如何快速发现和拓展天使用户?

 

大家可以通过年龄段、性别、受教育度、婚否、生育、年可供支配收入、品牌喜好、性格特征、某代表性软件或者产品的使用频率来划分你的用户群体,最主要是划分出天使用户群。最好把他们集中在网络也就是微信群来进行管理,因为微信的朋友圈可以帮助用户之间社交和自我学习,乃至为后面的自我繁殖打造基础。


15.jpg

 

5.工具类和社交类产品的思维差异

 

工具类产品用户的属性区分不明显,但是产品的演变依然具备上述特征,工具思维和社交思维有巨大差异。工具在意的是工具本身,例如省电、清理;社交重要的是规则的建立,社交规则变成社交工具的一种功能。

 

工具的特点是用户只和软件互动,社交的特点是用户彼此之间互动,社区的特点是用户的交流集中在内容本身。

 

6.常见错误

 

a、员工、朋友乃至产品经理是不是天使用户?

肯定不是,找到天使用户很难,这么简单就让你碰到?


b、从利益用户启动

很多公司有钱,直接花钱请人用,请人提问题,这就是利益用户。利益用户对产品要求不苛刻,因为是低频用户,也就无法让你的产品打磨到极致。

 

7.题外

 

我最讨厌的就是有人说,你不就是认识几个大胸的妞么,拉过来,帮我把产品冷启动了。碰到这种人或者合作伙伴,送他四个字母qnmd,默默祈祷愿此生不再相见。



【相关阅读】

数据驱动 | 用户增长与精细化运营-姑婆那些事儿官网 

这21条几乎概括了运营人存在的所有问题,很多人看后都恍然大悟!-姑婆那些事儿官网 

99%的运营不知道如何快速系统地构建知识体系-姑婆那些事儿官网 

思维+节奏感+精细化,看优秀运营是如何拉开与普通运营的差距?-姑婆那些事儿官网 

资本寒冬来了之后,App增长、用户运营方面有哪些变化?-姑婆那些事儿官网 

 

姑婆那些事儿推广服务 点击 :http://www.gupowang.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爱搜:ASM 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姑婆圈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仅作分享学习之用,姑婆那些事儿负责整理推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运营者观点与立场。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姑婆那些事儿—小秘书(微信号:gpxms001)协商解决 。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