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玩坏了中国的O2O?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9年前

截图35.png

本文作者漂移神父,从事网络运营工作6年,上不知节操为何物,下知啤酒烤串黑暗料理,熟知各种常见网络推广手段、渠道及用户维护方式。通晓内容、活动、用户、产品开发等各个环节模块。左手鼠标,右单手码字,双屏八核,一片顶过去五片。人过30,不拼能力,拼思维。有意勾搭请私信姑婆官方微博索取作者联系方式


风起云涌的O2O
跟风这个词儿,在中国才得以滋生蔓延,于是乎O2O这种概念,跟80年代下海经商、90年代炒股一样,貌似烂大街的趋势。混迹国外的时候,跟同行聊起“O2O”:

通常老外都会诧异的问我“What's O to O ?”


我说是“Online to Offline , or Offline to Online”


老外还是很困惑“If I buy something from Ebay , they deliver my stuff to me, is that 0 to 0 ,Dude?!”


顿时我竟无言以对,的确人家说的没错,线上购物,给你送到线下。可在国内,做电商的都叫O2O吗?有了回头客有了重复购买率形成了闭环,才叫O2O吧。


而米国佬们都把传统电商叫做:Product Commerce ,那到砖家们嘴里,这么喜欢首字母缩写,是不是电商都该叫PC了?想必什么P2P , SNS , E2E 诸如此类的术语,也是砖家们花心思杜撰出来坑小白的。


2015年伊始,总理的一句互联网+,激起千层浪。怀揣着安利人的梦想,拖着永不知疲惫的身躯,重点院校毕业,名企背景,朋友圈豪晒各种辛苦,融资,空中飞侠。


貌似活在O2O的时代,不出来创了个业,简直对不起八辈子祖宗。不是我抵触创业这个岗位,想当年也跟兄弟们搞过网站、社区,那些年我们一起睡过的女孩,还没有微信。我深知创业的艰辛与不易,有苦有甜,但是任何事情不懂得坚持,就不会有结果。在国内,我聊过很多创业者,或者小公司的老板,哥儿几个懂点技术会写点代码,没有生活后顾之忧,找个居民楼租个三室一厅的就敢创业。可是这种行为,基本没有超过1年的,90%还没到天使轮,就嗝屁了。


童鞋们,不是磕了春药天天鸡血就能O2O的。今天聊个业内大牛,对你的产品指点一二,觉得靠谱,立马改方案;明天被天使投资喷的体无完肤,为了变现盈利,又改方案。


创业到底是为了赚钱,还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初衷没考虑清楚,我真的不赞成去创业。片子上印个CEO、**创始人、董事长的真就尿性了吗?有没有人脉,有没有后备资金,有没有ABZ计划,自己心里最最清楚。不是我悲观愤世嫉俗,总有人拉我去合伙创业,跟我聊了1个小时,对方想死的心都有了,还创个卵,乖乖的上班赚钱去吧!说这么多只是我不想通过我的经验教训,看到大家还走弯路。


谁玩坏了中国的O2O?

言归正传,或许我们理解的O2O可以认定为是形成一种闭环,产品线、资金链、项目思路等等闭环。那么我们掏出手机,打开任何一种应用市场的排行榜,有几个在谈O2O的?

截图34.png


呵呵,买菜依然还是要去超市,烈日炎炎周末休息在家就想喝瓶冰镇可乐,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有两种:自己屁颠屁颠的去楼下超市卖,或者你任性额外花5元配送费打电话让店铺小老板给你送过来,O2O满足不了你要急性喝可乐的诉求。


微信QQ改变了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模式,电商让大批的线下实体店倒闭,拼车专车APP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出租车的依赖,支付宝恐吓了银行,但是任何一款牛逼的APP似乎都在颠覆一个行业,没有大佬在炒O2O的概念。


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想往O2O概念上靠,借机炒作营销。谁在玩O2O呢?神父在此大胆的猜想——资本市场,换句话说是狂躁不安的中国股市。O2O除了养肥这些金字塔顶端的庄家们,对于国内互联网环境,无疑都是泡沫(一不小心洞察了宇宙的秘密,会不会被刺杀,piupiu……….)


神父一直认为,互联网不是一种思维,其实比作一片土壤更为贴切,一片让年轻人野蛮生长的土壤。O2O的概念不重要,也许2016年屁吐屁火了,但是泡沫破灭后,你连个屁都没有。重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懂得坚持,并且有一颗工匠之心来精雕细琢你的产品,这种精神正是国内的创业者们所匮乏的。总想着短时间内就看到成绩,运营1年就能占领整个市场,这种浮躁的心态,如何把产品、服务做到极致呢?!

未来在中国,千年古刹可常见,却少有数百年的企业。我国集团级别的企业平均寿命在8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更是可怜的不到3年。每年有近百万家公司倒闭,死掉近千万个APP,O2O浪潮无疑增加了这个统计系数的分母。企业能否做的长远,空谈梦想是悲哀的,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心和领导人的气度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做好所谓的“O2O“更应该注重垂直领域的平台化发展,以及服务的精细化程度。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儿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并附带本文链接,违者必究。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