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好老板和好工作都是怎么选出来的?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blob.png

来源|我可能不是猎头 ID: ksc0013

作者|老K


本文目录:

01、什么叫好工作

02、什么叫好老板

03、好老板和好工作是怎么选出来的

04、选择机会前必须了解的信息

05、进一步了解的信息

06、怎么了解这些信息

07、面试时应该搜集哪些信息

08、有关信息搜集的一个案例

09、如何认清自己

10、认清自己需求的案例

11、真正的诉求是如何会被忽略的


一、什么叫好工作


前些年一个朋友身陷传销组织的时候,觉得那是世上最好的工作,他当时的口头禅是:累死累活就三年,保障今后三十年。在败光了所有的积蓄后,那也成为他讳莫如深的一段伤疤。

 

这些天刷爆朋友圈的前亚马逊副总裁在加入那家以“生态化反”为标签的公司时,也一定觉得自己找到了好工作,只不过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发现了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于是又回到了亚马逊。吃了回头草的马未必就不是好马,只不过,在经历了这么一番折腾后,这把回头草不知道他会吃多长时间,是从此就死心塌地在外企混了,还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么问题就来了,亚马逊对于他是份好工作吗?如果下面还想折腾,什么又算是好工作呢?

 

前段时间一个小朋友给我电话,在15K和15.5K的两个Offer之间纠结得不行不行的,他本身更倾向于那个15K的机会,但又很气愤对方为什么就不能多给他500元呢?我说:如果你评判一个工作机会的标准就是这500元的差别,那么可能你也就值这500块钱。

 

还是前段时间,另一个小朋友问我Offer的选择,一家规模和名气差点,但所做的事情是她觉得有前途的,另一家是行业的龙头公司,但工作的方向上她并不太看好。她选了A,又觉得B好,选了B,又很有些舍不得A。我说:那你只能扔硬币了。

 

在承接了成百上千的这样的咨询后,我也会经常问自己:什么样的才算是好工作,这世间真的有所谓的好工作吗?

 

古人说:求仁得仁。你看重距离,那离家近的就是好公司;你在意稳定,那大公司就应该是你的首选;你意图发展,那行业的前景,公司的速度,个人的空间就是你必须考虑的因素。个人的诉求不同,好工作的这个“好”字,就有了多种不同的解读。胡萝卜固然是兔子的最爱,但你扔给狼,它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

 

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好工作?有!!回家给爹妈当乖宝宝,一定是“钱多活少离家近”。

 

但在职场中,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绝对好的工作,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所以与其说我们来定义什么是好工作,不如说什么才是适合的工作。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重大的问题:什么才是适合?

 

既然是适合,就一定存在着双方的匹配问题,也就是你和工作的匹配。为了使这个匹配更加精准,就引申出了我们后面要重点探讨的两个问题:


1、如何确知自己的诉求

2、如何在入职前就了解到目标公司和目标职位的详细信息


在清晰认知了这两个维度后,无论怎么选择,我认为都是好的。这两点在后面还会有详细的解读。

 

那位不幸误入歧途的亚马逊副总裁,恐怕在这两个问题上都存在重大的误判。这几年中,周围至少有不下50个朋友就这家“生态化反”的公司的Offer征求过我的建议,我的回答基本就是两个字:呵呵。

 

但我还有一个朋友,好几年前就加入这家公司了,极得Founder的信任,混的是风生水起,虽然该人的业界口碑一直都有瑕疵,但你能说这对于他就不是一份好工作吗?

 

二、什么是好老板


老板不是你爹妈。时时处处替你着想,今天问你冷了么,明天问你饿了么,无论什么情况都对你不离不弃。


老板也不是你老公老婆男票女票,无时无刻不对你体贴入微,关注你所有的喜怒哀乐,时不时还整点小惊喜。

 

在我看来,好老板只有三个标准:有能力带你成长,有意愿带你发展,并愿意和你分享胜利果实。

 

职场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战场,你跟随一个老板,无非就是图个更好的前程。所以,第一,这个老板要有能力带你成长。也就是说,你得能从他身上学到点什么:经验、技能、做事方法、为人处世、行业知识等等。如果他本身就混得惨兮兮的,那他能教给你的就很有限了。

 

第二,老板光有能力还不行,他还得愿意教你。并不是所有的老大都愿意对下属倾囊相授的,有的是害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有的是忌讳你夺了他耀眼的光环,还有的是不善授权,喜欢独来独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如果没有意愿带你,你也很难有所发展。

 

第三,你从老大身上学到东西当然是好的,但如果业绩做出来了,你的老大独揽功劳,一毛不拔,也是挺郁闷的事情。所谓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指的就是老大在利益上的格局。

 

最后还要提醒一点,谨防那种“老好人”老板。这种老板卖相很好,人很Nice,对下属也很好,从不苛求,乃至有点纵容,在他的团队或公司中,充斥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这种老板貌似宽厚,但其实是很可怕的。因为他无法带领团队走向胜利,你跟着他,每天都挺好过,但你会发现你的日子一年比一年难过,最终的结果就是温水煮了青蛙,大家一起混吃等死。你既学不到东西,更挣不到钱,只是经历了一段“相濡以沫”和“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无聊岁月。

 

老板最大的“好”,是能带着你成功,哪怕是骂着、督着、踹着、压力山大着、时时危机感着,只要你成长了,回过头来看,一切都是值得的。所谓棒打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意思。

 

三、好老板和好工作是怎么选出来的——信息搜集,信息搜集,信息搜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其实是想说三十遍,因为这太重要了。


无数人就是在情报工作不力的情况下一头栽进了烂公司的坑中。那些号称是“职场老鸟”的资深人士,也经常有看走眼的时候。

 

案例一

老吴是一家外企的高管,年届四旬,前些年一直都是顺风顺水,小日子过得不错。但老吴一直都有个心结,老吴虽说是高管,但在战略和方向上一直都是听命于美国总部的那些大鼻子们,很少能有拿“大”主意的时候。老吴觉得自己这些年摸爬滚打,在国内市场上也是练了一身的本事,很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大的安排,看看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而不想总是做这些貌似决策,实则执行的事情。再加上这两年外企在国内的发展日渐式微,老吴也有心尝试一些国内公司的机会。

 

于是就和一家民营企业接洽上了,前后谈了几轮,老吴也就这家公司的经营和市场状况做了详细的摸底,觉得还是挺不错的。最打动老吴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非常恳切,希望老吴过来能够带着公司实现二次创业,摆脱管理和经营上的粗放气质。老吴于是兴冲冲地上任了,结果第一天就被摆了一道。在晚上公司管理层的欢迎晚宴上,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高管们轮流给老吴敬酒,有的是推心置腹:你来了公司就好了,以后就靠你了;有的是义薄云天:没关系,以后需要帮忙的尽管说;还有的是半真半假:喝多少是能力问题,但喝不喝可是态度问题。老吴因为肝不太好,这几年已经很少碰酒了,但在那些的氛围中,不喝显然是过不了关的。于是酩酊而归。第二天就是总裁办公会,老吴挣扎着爬起来去主持会议,结果开会时间都过了,只有一半的高管到场,让秘书去催,都说是昨晚喝多了,实在来不了。老板还是很支持老吴工作的,当场发了飚,挨个给打电话,等人陆陆续续到齐了,都已经是下午了,老吴硬着头皮草草把会开完,却也能明显感觉到大家对他的敌意。

 

在其后的工作中,掣肘越来越多,给老板打小报告的也越来越多,渐渐的,老板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事情不和老吴商量了。再进一步了解,老吴发现了公司是一家家族企业,在管理层中,有老板的姐夫,表弟,两个当年的老战友,一个同班同学,一个一起长大的发小。而这些情况,在公司中也是讳莫如深,很少有人提起,老板当初在吸引老吴加盟的时候,也仅仅说是公司中有一些老人,并没有说的很清楚。

 

老吴自以为调研了公司的所有经营状况,研究了公司的组织架构,但恰恰在这么重要的问题上,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那么老吴有没有可能先期就了解到这些信息呢?当然有,方法后面会谈到。

 

案例二

前几年,一个做财务的朋友以接近翻倍的薪资加入了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还许以了极其可观的股票期权。进去以后发现不对,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水分很大,关联交易很多,虚签的合同金额占到三分之一,公司要求财务配合糊弄审计和监管机构,还好我这个朋友及时退出,否则都有吃官司的风险。

 

案例三

一个HR朋友被一家创业公司打动,老板给出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计划在C轮融资完成后,公司规模将从目前的300人增加到1500人。这个朋友正好在人员招聘和团队整合上极有经验,看上去很是契合。没想到,三个月后,C轮融资没有到位,不但想象中的扩张没有到来,她还要帮助公司把300人裁到80人,裁完员之后,我这个朋友也被清出了局,连补偿金都差点没有拿到。

 

信息不对称是选择工作机会中的大忌,但很多人恰恰就是在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下选择了某个机会,基本就是一种撞大运的状况。选好了,是运气好,选不好,则是必然。那么我们来看看,在选择公司和老板的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和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四、哪些是在选择一个机会前必须了解到的信息


001:公司主要是做什么的:商业模式和主营业务;

002:公司为什么要设置这个职位,要你过去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003:公司规模,包括人员规模和业务规模;

004:公司组织架构和所在部门的人员架构、汇报关系、配合关系、工作流程;

005:薪资信息,包括基本薪资、福利、报销、绩效工资、提成、奖金等等;

006:上班地点,这包括公司可能的迁址、出差、常驻外地等等;

007:这个职位的上升空间是什么,考核要素有哪些;

 

五、进一步的信息了解


001:公司财务状况和盈利情况;

002:公司的资本背景,是国资、民资、还是外资,投资方都是什么背景和性质,如果是多个股东、多种所有制的混合投资企业,还需要了解各方在当中的利益关系和话语权关系;

003:公司发展的历史沿革;

004:老板的背景和风格;

005:公司主要高管的背景和风格;

006:公司的管控模式和文化;

007:公司主营业务的市场状况和竞争局面;

008:公司的战略方向和资源投入情况;

 

所有这些情况的了解,不亚于一次尽职调查,不过我觉得这并不为过,毕竟一次工作机会的选择对于个人来说,其实就是一场投资,还是All-In的投资,了解得详细一点总没有错,总比事后发现问题再离开的代价小一点。

 

六、怎么了解这些信息


001:面试前做好信息搜集工作。现在资讯很发达,各种媒体都是信息的来源,你可以事先了解该公司的模式、融资、创始人、产品、团队等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002:如果是朋友或猎头推荐的,通过他们也可以获取不少有价值的信息。重点说说猎头渠道,猎头资质良莠不齐,糊弄事的小猎很多,他们不但不能给你提供有效信息,还经常误导。资深猎头会靠谱一些,他们会了解很多有关职位和公司的真实情况,并且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和他们建立有效的沟通,会让你的信息对称化事半功倍。

 

003:面试时不要只是被动地应答,而要主动地去了解职位的需求和全方位的背景。了解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岗位设立的背景,工作内容,要达成的目标,公司融资情况,团队构成和状态,薪酬结构,公司核心竞争力,产品模式,竞争态势等等。提问的时机和沟通的方式会决定沟通的效果,既不能面瓜一个,但也不能咄咄逼人,掌握好平衡点。

 

七、面试时可以搜集哪些信息?


001:有关公司的

A:据我所知,咱们公司是做什么什么的,那具体来说,公司是如何在主营业务上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呢?这是在问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


B:公司接下来会在哪些领域发力,并做了怎样的资源配置呢?这是在问公司的战略方向和落地;


C:能跟我说说这两年公司的业务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突破,或者有哪些节点性事件?


D:公司的管理是怎样的风格,都有哪些带有自己企业文化特点的行为模式,公司怎么看待加班文化?


E:公司的人员构成和组织架构都是怎样的?

 

002:有关职位本身的

A:这是个替代性职位,还是新设的职位?


B:这个职位过来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C:这个职位的KPI是怎么考核的?


D:这个职位在公司中一般的发展通路是怎样的?


E:这个职位在公司中一般都会和哪些部门或人员发生业务联系,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F:你们在这个职位的招聘中,最看重的是哪些方面?


G:这个职位的薪资一般在什么范畴,都由什么构成,绩效和奖金是怎样的情况?

 

003:有关直接上级这个人的:(如果面试官就是你的汇报领导的话)

A:你希望下属和你之间是怎样的配合关系;

B:你最不能容忍的行为是什么?

C:能说说你的经历,方便我更了解你吗?

D:在什么情况下你会给下属升职加薪?

E:你最看重的是下属的哪些特质、品格、能力?

F:一般你会怎样挖掘下属的潜力?

 

004:去面谈时仔细观察公司的氛围和员工的状态,这是你对一家公司的直观印象,通常无法作假,从中可以体会出企业的风格。面试安排的严谨合理大致可以体现出公司对于人才的态度,那些候选人过去了都无人接待,空等若干时间,流程各种杂乱无章的公司,通常不值得考虑。

 

005:如果有可能,投资人会对行业和公司有深入的了解,从他们嘴中得到的真实信息会很有价值。

 

006:发动自己的朋友圈,通过人脉资源找到目标公司的人,你可以得到很多内部信息。

 

007:从任何一点得到的信息都可能只是一个片段,你需要找到更多的拼图,相互印证,去伪存真,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职业选择是个大事,在事前多花点时间总比事后拍大腿要好。


八、有关信息搜集的一个案例


左轮(化名,酷爱篮球,因其是左撇子,且投篮神准而得名)是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的高级运营经理。去年想换工作了,面试了5家公司,拿到了3个Offer,简单总结,分别是A:平台大,B:收入高,C:前景好。面临着Offer选择的问题,我们来看看左轮都做了哪些信息搜集的工作。


面试前

001:左轮是一个很严谨的人,做事很有条理,在开始找工作之前,他觉得有必要找人帮自己分析一下;


002:他分别找了之前的一个领导和我,让我们帮着他分析当前的市场状况,他自身的优劣势,当前值多少钱,下一步应该提高哪些方面,2年之内的职业路径该怎么规划等等;


003:左轮没有使用公开简历渠道,因为觉得那不太靠谱,而是把自己想看新机会的想法告诉了周围比较要好的朋友、之前结识的HR、3个资深猎头、2个创投圈的朋友;


004:在接到面试邀请后,左轮先就5家公司和目标部门的情况做了一个摸底,网上搜集资料只是很小一部分,他主要还是通过认识的朋友来了解情况。其中有两家公司左轮都有直接认识的朋友,还不止一个,和他们打听就好了。还有3家公司左轮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左轮之前的人缘不错,帮了不少朋友的忙,也经常参加一些活动,认识了不少圈里的朋友,于是就托他们介绍目标公司内的朋友。还有一个朋友是左轮混问答社区认识的,很有路子,通过他,左轮得到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这一圈的了解,左轮大概约见了十个左右的线下见面沟通,电话沟通15个左右,对于目标公司的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005:这5个机会中,有2个是猎头给推荐的,左轮没有和直接接触他的小猎纠缠,直接就找到了小猎的老板,对于职位做了一番更深入的调研;


006:电话沟通面试的HR他也没有放过,要求对方给他发详细的职位信息,然后还主动打电话过去就面试的流程、面试官安排等等盘了一个底儿;


007:在做了一圈这样的工作后,左轮觉得自己掌握的信息差不多了,于是踏上了面试的征程;

 

面试中

001:左轮的面试前准备功课做得很充分,乃至于有些信息比面试官掌握的都清楚,再加上之前的工作经历和能力确实不错,5家公司都对他表示了强烈的兴趣。其中有2家在深谈后,左轮觉得和自己的方向不太一样,当场就放弃了,剩下的3家都给他发了Offer;


002:在去面试前,左轮就面试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事情事先自己已经有了一个腹稿,所以左轮的面试和一般的面试不太一样,不是常规的一问一答,而更像是双方就工作展开的一场深入研讨,其间彼此收获都很多,面试方可以了解到左轮对于未来工作的看法,左轮也对目标职位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双方其实是就接下来可能的合作做了一次完整的沙盘演练;


003:左轮在面试中也明确地告诉企业自己目前也还在看其他的机会,他自己也会进行慎重的评估和抉择。为了吸引左轮的加盟,两家大公司都出动了分管VP来参与说服工作,两家创业公司都是创始人直接出面,其中一家还请了投资人来和左轮沟通。这样的沟通每家都进行了至少两轮,其中的两家是4轮,在这样的沟通中,左轮的行情是一直在看涨;


004:终于,Offer下来了,左轮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来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

 

Offer选择前

001:左轮就A、B、C三家公司的具体情况列了一个表,其中包括公司情况、职位情况、发展前景、团队情况、薪资、职位契合度、发展方向、晋升空间、风险和质疑等等,还就每一项都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002:左轮就这些情况和之前已经沟通过的朋友做了大致的通报,并重点选了他之前的老大、一个投资圈的朋友和我,听取我们的建议;


003:我们三人的大致意见比较统一,建议左轮在B和C之间做一个决断,因为A的状况和他现在没有本质的区别,过去的话成长性相对较低;


004:其间左轮还把我们三个都叫到了一起,大家当面讨论可能的利弊得失。实话说,左轮在做各种分析工作时非常有办法,也卓有成效,但在面临最后抉择时,却有点犹豫不决。我们觉得B和C都不错,但最后的决心还需要左轮自己来下;


005:在这其间,态度最积极的是C的老板,又约左轮深谈了两次,从投资人那里得到的信息是他们的下一轮融资也马上就要完成,左轮最终觉得机会很好,遂决定加盟C公司。


九、如何认清自己——大部分人选不到好的工作和好的老板,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来看看大部分人是怎么找工作的


001:多数的换职想法来源于外因,或工作中不爽,或公司发展不力,或受周围朋友蛊惑,或纯粹的被动离职;


002:然后把简历往网上一挂或者是朋友那儿一扔,碰着哪个算哪个。不是指哪儿打哪儿,而是打哪儿指哪儿;


003:如果碰到的机会都不太理想,也就将就着在其中挑一个还看得过眼的,典型的“矬子里面拔将军”;


004:很多人并不知道哪里适合自己,或盲目崇拜大公司明星公司,或者自己是想去某家公司,然而方法不多,拿不到里面的机会;


005:造成的结果就是整个职业生涯是一定程度上的随波逐流;


006:找我咨询工作机会选择的同学,至少有一半是这种情况,手头的几个Offer其实都并不太好,他们自己选择起来也很纠结,我总劝他们再去多看看,他们一般都会说:可是只有这些公司给我发了Offer,剩下的都没理我。


007:搞定心仪的工作有很多办法,但如果只是简单地投几份简历,或者是托个把朋友试试内推,恐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怎么改变呢?找工作是一个以我为主的事情,是首先从内因和内在需求出发的,而不是被动地响应外部的变化。机会也不是碰来的,而是定点精准地抓取来的。


十、认清自己诉求的案例


小美是一家中型规模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今年29岁,觉得在目前公司的上升速度太慢,想看看外面的机会,于是找到我,想听听我的建议。我给她列了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先帮助她认清自己的核心诉求。

 

1、个人现状分析

001:年龄

002:工作年限

003:教育背景

004:公司

005:职位,工作内容,所带团队,职位的含金量

006:工作的强度

007:收入,月薪,奖金,股票,福利,净收入

008:你对现状最大的满意是什么?为什么?

009:你对现状最大的不满是什么?为什么?

010:对于现有发展平台的评估?所处行业,未来前景,现有规模,文化契合,老板,团队,核心竞争力,资金情况,薪酬情况,等等。

011:对于现有职业的评估,是企业核心职能吗?真心喜欢这个职业吗?这个职业对你来讲最大的意义在哪里?

012:提问她所知道的相似资质的人的发展现状

013:给出几个相似资质的人的发展模板

014:超前了?落后了?正常值?为什么?

015:引出下一个模块

 

2、个人历史评估

001:详细描述每一段职场经历,行业,公司,职位,团队,老板,文化,收入等;

002:过往每一次公司内升职、加薪经历的描述,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003:过往每一次成功面试、入职经历的描述,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004:既往的绩效考核结果如何,为什么?

005:跳槽历史的描述,每一家都是怎么跳的,为什么跳,当时是什么状态,事后分析跳槽的成败,哪些达成了目标,哪些没有?

006:有没有换职业的经历,转换的想法;

007:有没有换行业的经历,转换的想法;

008:具体描述过往最成功的职业经历,可以是一个项目,可以是达成某个目标,为什么你认为是成功的,成功的要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

009:过往最不成功的职业经历,为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010:你认为在你的行业和职业中,哪些能力、经验、资质会是市场上最有价值的?

011:你认为你最大的职业优势是什么?为什么,具体案例

012:你认为你最大的职场短板是什么?为什么,具体案例

013:我们所认为的,在你的行业和职业中,哪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竞争力

014:对于候选人的优势和短板的分析,从客观的角度来总结过往的职业经历。

 

3、个人发展规划与落地

001:你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是怎么考虑的?

002:如何把中长期的职业目标进行分解,设立分段的量化或定性的指标?

003:实现这些目标的可执行的路径是怎样的?

004:如何评价你在目前公司未来可能的上升空间?

005:根据你个人的能力以及经历,对你更有利的发展机会是怎样的?

006:为了实现更高的职业目标,你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提高是最具性价比的?

007:入对行,跟对人,你知道怎么评判和寻找吗?

008: 职业转型的风险和机遇是怎么评估的?

009:个人生活状态和职业发展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010:如果你正处于职业瓶颈期,那么如何有效提高瓶颈期的发展效率?

 

对照着问题清单,我们聊了3个小时,对于这些问题的梳理,其实也是在帮小美提前做了一次面试的演练。最初小美列出的跳槽原因以及求职需求有11条之多,然后缩减到6条,最后剩下了3条,小美觉得无论如何都不能再砍了,我又生生地砍掉了1条,剩下两条核心诉求,分别是迅速学习薪酬和绩效模块的知识并参与实践(小美之前没有这两个模块的经验),薪资不能低于25K(有明确的生活负担)。

 

很多人选错了工作,就在于需求的模糊,或是需求太多太乱,不知道该照哪个标准来选择机会,最后往往是满足了几个表面上很重要,或是很光鲜的条件,但真正有价值的需求却被忽略了。

 

十一、那么真正的诉求是怎么被忽略的呢?


规避换职时的心理噪音


A:心理噪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是指某种看似重要,但实际偏离中长期诉求的心理困扰。比如一个候选人公司离家较远,每天上下班单程超过2个小时,刚开始可以忍受,但久而久之,各种矛盾凸显,陪伴家人时间减少,夫妻开始吵架,路上时间太长,自己休息时间不够,精力下降,造成工作失误,受到老板质疑,几次加薪都没有赶上,收入不满,无法参加公司各种活动,和同事关系疏远,等等等等,各种内外交困,终于有一天爆发——老子要换个离家近的工作,单程超过半个小时的都不考虑。

 

B:在这个案例中,候选人就受到心理噪音的干扰,形成了一段时间久久萦回不去的心理主旋律,他把职场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公司离家太远,自己时间受限,无法摆平各方需求,于是在Offer选择中,把距离看成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诉求,超过发展、平台、收入、兴趣等通常的职业选择要素。但这无疑是个头疼医头的误区。我们试想一下,照此选择的话,距离倒是解决了,但一旦这个矛盾消失,其他问题必然又会显现,正所谓按倒了葫芦起了瓢。想起一个笑话,你出门购物,途中内急,各种求之不得,团团乱转,当时你脑袋中唯一的念头一定就是洗手间、卫生间、厕所、马桶等弹幕关键字,购物的事情肯定是想不起来的,一旦成功解决内急,你长吁一口气,这时才会想起此行的目的。在这里,内急就是个典型的心理噪音,你出来不是就为了上个厕所的,购物才是你的真正目的。

 

C:心理噪音是一种感性,既然产生,我们不可能不回应。常见的职场心理噪音包括距离,让你不爽的Leader,猪队友,不舒适的办公环境,刻板的考勤制度,就餐不便,停车麻烦,等等。我们见过的极端案例中有因为空气干燥,公司不给配加湿器而离职的。但进行重大职业选择时,我们还是需要厘清哪些是短期矛盾,哪些才是中长期的真正需求,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一段时间,平复心理噪音,那样的选择,无疑会更符合你的根本利益。


姑婆那些事儿推广服务 点击 :http://www.gupowang.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爱搜:ASM 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姑婆圈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仅作分享学习之用,姑婆那些事儿负责整理推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运营者观点与立场。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姑婆那些事儿—小秘书(微信号:gpxms001)协商解决。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