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8年,2万亿;安静的马化腾,怎样让腾讯拥有到这么大的爆发力?
来源|华商韬略 ID:hstl8888
作者|毕亚军
QQ是他“抄”来的,微信不是他发明的;怎么发下月的工资曾是他最操心的事;循序渐进、小步快跑、不一口吃个胖子,是他至今仍强调的经营精神。
没有大财阀的霸气,没有偏执狂的邪性,甚至没有觥筹交错、长袖善舞的领袖气质,至今一张娃娃脸,安安静静上下班的马化腾,为何能从创新世界的跟随者成为掌握互联网世界话语权的人,并在沉默中缔造出亚洲最大市值的公司?
9月初,即将迎来18周年庆的腾讯市值突破2万亿港币,成为亚洲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一、改良也是大创新
马化腾说,腾讯的成功得益于一直通过创新满足用户需求,获得收入和利润,今天的一切成就都是服务好用户的自然结果。
至今依然有人质疑腾讯是一家创新的公司,因为腾讯在这些人的思维之外对创新重新定了义:既让创新的视野超越了狭义的技术发明,也把创新的目光贯穿到产品与服务无限的细节里。
创新大致有两种,一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式创新,再是从有到好的改良式创新。但无论发明还是改良,让东西“好用”才是最重要的。
从创业开始,马化腾就领着腾讯把创新的目标拓展并聚焦到如何更“好用”之上。这是腾讯“一直在抄袭”,但却“始终在超越”的核心原因。
乔布斯曾用毕加索的话解释自己被认为抄袭这件事。他说:“毕加索曾说过:‘好的艺术家抄,伟大的艺术家偷。’ 我们从不为窃取奇思妙想而感到羞愧。”乔布斯还有句话,好像叫:要有本事偷别人的,但不要把偷别人的当成本事。
马化腾在这方面绝对是与乔布斯心意相通的人,从腾讯成立至今,他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窃取奇思妙想”,但也从来没有把偷别人的当成本事。
“抄”ICQ开发QICQ(QQ)时,ICQ的界面是英文的,好友和聊天记录是你在这台电脑用了到其他电脑就用不了了,而且只能与在线的用户聊天。马化腾认识到它的问题,让OICQ中文界面,将用户信息储存在服务器,让你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联系”继续,同时还可以给没有在线的用户无限制的留言,最后更在大多数网络公司卖软件的“行情”里,把QICQ挂出来免费下载并试用……
这些极具创新的改良,贴合了本土用户的需求,进而催生了QQ的火爆。这种依靠改良创新大大超越原始创新的成功案例,在腾讯不胜枚举,并最终让腾讯积攒出原始创新的力量,从创新的跟随者成为引领创新、掌握话语权的人。
包括今天微信的火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外国巨头没有进来,所以才让它一家独大了。但事实上,只需看看QQ当年是如何超越了畅通无阻并一度大行其道的MSN,以及大家现在是如何体验到微信的创新与“贴心”,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稍微有点年纪的读者都应有此经历,用QQ曾在很多人心中被认为是低级的事情,甚至有单位要求,上班只能用MSN不能用QQ。但到今天,MSN呢?它是怎么被QQ的更好用干掉的,恐怕连最质疑腾讯创新能力的人也是不得不服气。
还没有底气把改良创新也说成是创新的当年,马化腾曾面对抄袭的质疑这样强调:抄,也可以理解成学习,是一种吸收,一种取长补短的方法。
在今天,大家实在应该通过腾讯的成功认识到,改良也是创新。它既大有可为,也大有需求;既是微创新,也是大创新、大发明的“母亲”。因为,一旦你投入到改良中去,改良的过程就会刺激你去发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对一般创业者而言,也只有通过容易上手的改良开始,通过累积改良创新的经验和成果,你才会有条件去进行所谓的大创新和大发明。创新要有理想,但也要懂得首先“有奶就是娘”,苹果、微软、谷歌,以及今天已经大创新、大发明的腾讯,这都是极好的例证。
整个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大发明、大创新缔造崭新的产业固然很重要,但把很多已有的产业改良创新做到更好,恐怕也是同样重要。只不过,这种改良不应该止步于把包子馒头和涂指甲搬上互联网,而更应该从本质上对产品有改进。
比如,很多做密封包装产品的,至今仍需用专业工具或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开他的包。你改良一下,让我们用得更方便会死啊?是没想过用户会有这个动物都会有的需求,还是压根儿不把用户放在眼里,傲娇地认为老子的东西好你爱要不要啊?
在你独一份儿时,如果我刚好又需要,你的傲娇是可以的。全世界只有你,你牛逼,算你狠,我含恨也只能选择你。但一旦冒出个你有他也有,而且对我更好的,对不起,我就要别了您呢。无论做产品,还是做人,恐怕都是这个道理。
但话说回来,世界上哪有那么独一份儿。把这个道理想清楚了,你也就知道,改良创新有多重要,舞台又有多广,也就明白,马化腾从跟随和改良创新开始的这一招,背后蕴涵着怎样的力量。
二、用户需求是创新的根本
马化腾说,创新源于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对产品的不断打磨,资源只是加法,产品力才是王道。
如何洞察用户需求并不断打磨产品?马化腾没有高深的理论,但却是实践出真知的大师。
他说,做产品开发与用户体验没有秘诀,只有大量用,不断用,慢慢找到感觉。“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是把自己变‘小白’发现问题,然后变回专业人员,想为什么这样?怎么解决?”
QQ出来时,马化腾长期假扮用户去聊天,甚至换成“妹子”头像去陪聊,“潜水”侦察用户意见和喜好。QQ邮箱刚出来时,如今被奉为大神的张小龙也是没有更好的办法,马化腾亲自参与为期将近两年的改进,以400多项创新点最终获得成功,其中近300项是他本人发现、提出并主持解决的。
微信出来时,他天天在线上,“说这个怎么改,那个怎么改,在产品里调整。”很多人经常在凌晨三、四点,接到他具体到某个符号的改良邮件。
有人说,腾讯有那么大的平台,随便做一个产品出来就能成功,但马化腾看到的是硬币的另一面:如果你的东西不好就出来丢人,平台越大你的人就丢得更大。所以到现在,很多权他都下放了,但产品,必须一一亲自把关。
至今,马化腾依然一有空就泡在网上,了解和体验腾讯的各种产品,也深入敌后,“侦察”全世界新兴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对标思考,借鉴创新。
他最大的乐趣也是,“创造一个打动人心,深受喜爱的极致产品。”他说,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追求,“这种被认可的满足感,不是财富能够给予的。”
乔布斯曾说,“人活着是要追求极致并分享给同类的,这样人类才能共同进步,学会欣赏更美的东西。”当马化腾看到这句话,相信也是相当有共鸣,认为这是乔帮主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您或许会问,为何总用乔布斯来和马化腾类比。答案是,在我看来,马化腾将通过他的腾讯,成为对中国人以及很多行业起到变革性影响的人,正如乔布斯改变了世界。其他的不讲,在微信出来之前,我从不认为传统媒体被真正革了命,而就帮助内容创业者建立自己的平台而言,除了腾讯,还有谁?如果您觉得此比喻过了,权当是一个自媒体人对平台提供者的感恩吧。
马化腾分享的《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有兴趣的朋友可到网上下载
有人说,马化腾把产品这样死死抓在自己手里,岂不是影响下属的创新积极性。答案刚好相反,正因为最大的老板亲自抓,大家才更有激情,也更有压力。对此,很少自我表扬的他也都是不谦虚:“身体力行,感染和带动了很多人。”
为了做好产品,马化腾采取一系列措施,甚至还把所有产品的用户体验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用户体验与研究部。如今其规模已超百人之众,把活儿细致到用户卸载一款产品的过程,都能做出几十页具体而翔实的书面报告。
包括为什么那么低调,不出来站台为公司品牌赢得加分,马化腾的回答也是:腾讯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品牌必须建立在产品和服务上。有一次,还加了句比较得瑟的补充说明,大意是,扯那些没意义,有本事用产品说话。
关于腾讯如何做产品,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报道,这里不再赘述,有心的同学可以到网上去查。尤其是马化腾本人的一个讲话。
三、小步快跑,积累力量,形成核爆
持续18年稳中求进的小步快跑,而不是一上来就干个大的,一口气就吃个胖子,这是今天的亚洲之王从平凡走向伟大的成功之道。
和今天一开口就几年几十上百亿美金的伟大创业者不同,马化腾和伙伴们一开始想的只是:“下个月的工资和房租怎么解决,一年内的收入来自哪里。”
有个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已经不清楚的背景是,腾讯推出QICQ时,市场上至少有10多家公司在做差不多一样的事情,OICQ大致上是最穷、最弱的那一个,以至于严峻时刻连服务器托管费都付不起。
另一个背景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马化腾他们都在通过做外包项目来养活QICQ。即便拿到初期风险资本,挣钱也依然是他们天天操心的事,完全不像今天的很多创业者做生意却不知柴米油盐贵。
对生存的渴望,让腾讯始终在自力更生。拿到投资的半年内,公司就推出了无线增值应用业务,拿到这个被认为是“暴利”的赢利武器之后,马化腾又继续居安思危,推出会员制、QQ秀、QQ商场……
因为一开始就千方百计地寻思并掌握了赢利能力,20001年,腾讯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公司。到2002年,腾讯的年利润已进步到过亿的水平,此后便一直过着肚里有肉,从容而滋润的日子。完全不同于今天的很多互联网公司,投资人一断奶,就可能从估值百亿跌到无法生存。
即使手中有粮,马化腾也始终以“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控制着发展节奏。他不喜欢一上来就打什么大仗,尤其不喜欢不知钱从哪来就大肆烧钱的做法。如对某一领域有兴趣,他会心有宏伟目标,但行动先从容易做、有把握,见效快的开始,强调以战养战,以时间换空间,步步为营,择机合围。
“这个业务做起来,需要其他业务养,它成熟后再养别的业务。”遇到激进的扩张提议,马化腾总是强调:“我们的希望是稳,长期健康的成长,不一定冲得太高,慢慢走。”
18年,2万亿,似乎与“慢慢走”这三个字很不和谐,但腾讯的很多产品和业务,真就是慢慢走,走上来的,其规模也是靠长期健康成长出来的。
腾讯刚成立时,马化腾就想做门户,但算盘一打,钱不够,放弃了。然而这个目标始终在他心里,而且他还经常盘算着,什么时候可以干得起?包括创立门户的策略既定后,也同样是先易后难,从娱乐八卦开始慢慢走,走到今天,腾讯网已是中国浏览量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
腾讯现在很厉害的游戏业务,也是从容易的代理开始,交了学费学了乖才自己开发继而做大。自己开发时,同样是先从难度低、胜算大的棋牌游戏入手,然后慢慢走,稳步走,最终10多年咬紧目标不放松,走到了今天的全球最大。
经营上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的腾讯,在产品运营上同样如此。让腾讯备受争议的“抄袭”与“模仿”,换种说法则是马化腾求稳的象征。能力和条件有限时,他喜欢从学生做起,利用现有资源,站在巨人肩上,获得更有确定性的成绩。
马化腾曾以7个维度分享自己的产品乃至管理创新经验。包括: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贯穿7个维度的中心思想也是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再加上快步推进。
一个产品什么时候推出去,怎么推?通常是两条路可以走:一是速度第一完美第二,即便产品不咋地,也大干快上,拼命狂奔;一是完美第一速度第二,总是希望尽善尽美之后再出去。
马化腾认为,没有真正完美的产品,只有更接近完美的产品,走出一条不同于这两者的新路,也就是他经常强调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要等到完美再开干,但也不要一上来就干那么大,而是要及时开干,及时改善,让产品和市场齐步向前进。重点是:允许不完美,但要快速向完美逼近。
所谓的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都是为了快速向完美逼近。马化腾说,互联网的变化非常快,必须主动去变化,甚至预测和引领变化,因而必须在开放协作中灵活快速地采取创新行动,推动自我进化。
这种持续迭代自我进化的例子,在腾讯是普遍的存在。QQ当属其中的典型,不少人都以为QQ好像已是过去式,但事实上,腾讯的QQ活跃帐号比微信还要大很多。华商韬略非常震惊的一个体验是,在我们入驻的超过25个媒体平台中,手机QQ的QQ看点已是比今日头条、网易等客户端更具爆发力的内容传播和分发平台。我们发布的多篇文章,都在被QQ看点推荐后的两、三个小时,实现了阅读1000000+的突破,这在其他平台极少有过。
在团队管理上,马化腾也是稳中求进,小步快跑。现任腾讯总裁的刘炽平便是个这样的例子。刘炽平因协助腾讯上市与马化腾相熟,他先是被马化腾挖来做了首席战略投资官的职位,在历经一年的历练与考察之后,才被任命为公司总裁。对比其他一些大公司常常空降陌生的大总裁,这样的操作显然更具稳定性和确定性。
马化腾早一直坚信,网络价值的总和会随着网络用户数以平方的速度增长,在网络经济中,成功是自我增强的,遵循的是回报递增原理。只要方向是正确的,而且一直持续进步,哪怕是每天进步一小点的积累,乘上这个回报递增,都会最终形成强大的爆发效应。腾讯今日的辉煌,可谓是这一理论的最好印证。你我眼中突然出现的亚洲之王,正是18年持续进步的积累,乘上平方速度增长的回报递增,在被资本市场点燃之后核爆出的巨大力量。
因为腾讯是一步步打上来的经历,马化腾对创业者的建议是:“不能指望说要做10亿或多少亿,如果我们当初这样想早就死了。事情都是一点点细致做出来的。一定把目标放到最低,过完这关再说。创业中,大多数人都跟你一样面临各种小坎,很多人都会分心、贪婪,然后落后。他们贪,等你埋头过完自己的坎,你就跑到他们前面去了。不用怕别人多厉害,做好自己、和自己比就行了。”
因为2万亿的光环在,马化腾今天这样讲,可能比较缺乏说服力。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不断积累力量,最后形成核爆,是众多成大事者共同的路径。
假定你目前的规模是一百万,现在起每年成长30%,等你成长到一千万以后,如果还能保持这种成长,再往下几年,你每年成长出来的都会相当于最初多少年的总成绩。这个道理是浅显易懂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只想着马上大成功,不愿用时间去成长。所以,一路空想着大目标,一路看着他人不断长,直到自己真的干票大的也再追不上。
除了到风口上飞,还有一条路可以做强做大,那就是确定一个长远可期的目标,用时间和力量去聚沙成塔,为未来赋予可爆发的力量。要走这条路,不必要忧虑做不了风口上的猪,而要操心如何成为可以持续进步的人,操心现在可以为未来积累多少能够用于爆发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来自你的根基,来自你的楼要起得高,地基是否深而牢。
更重要的是,慢慢你会看到,风总是会停的,靠风起飞的,无论是猪,还是人,都会往下掉的。而一步步往上走的人,走得慢,却走得稳。如果没有条件5年做成一个像样的公司,那就用一生去追求一个只会进步不会垮掉而且像那么回事的公司,如果能做到,其实也是一个不太差的成绩。
所以,年轻人,不必心太急!有目标,抓紧干,别着急,就像马化腾说的,自己跟自己比。很多事,心稳了,事才稳;心要稳,就不能心太急。
四、始终责权利清晰,团队与管理并进
腾讯是马化腾与张志东等同学、同事合伙创立的。不少合伙创业者都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家股份差不多,没有真正的老大,走着走着就扯皮内耗,散伙了事;再是一股独大,说好的团队作战最后还是变成了一个人的孤独战争。
腾讯从创立开始,就更好地防止了这些问题。公司创立资金几乎都是马化腾出的,但他让其他几个人的股份加起来达到52.5%,也让自己保持了单一最大的47.5%,进而在调动大家积极性与确保自我领导地位间找到了好平衡。
马化腾还从一开始就把责权与分工做得清晰。大家技术、业务、行政各有侧重,既独立负责又紧密配合,同时还提出任何决议都要两个创始股东同意,算是一起步就走了集体决策与领导的道路。
马化腾说,公司高速成长的两个重要前提是合适的组织架构和人才,他把任正非当作最尊敬的企业家,也不断学习任正非管理华为的经验,持续对腾讯进行着组织与人才优化。比较大的动作包括:2006年,以业务部门负责制推动组织再造,将创始团队的权利逐步下放给职业经理人;2012年,从业务部门制升级到事业群,形成直至今管用的格局。
领导干部必须培养副手作为潜在接班人是腾讯给管理者的硬指标,也是马化腾在产品和用户之外最较真的事。“你一定要培养,否则我认为你有问题”,如果不培养,他的回答是:“那我就帮你配了,你不答应也得答应。”同时,腾讯也积极从外面引入高级人才,确保团队始终领着事业发展而不是反过来。
马化腾强调团队成员应有互补性,并能拥抱变化。他在人才选拔中重视人品,要求对方必须正直。“不拉帮结派,不搞公司政治,坦诚、简单、实事求是,不会顾面子问题而坚持己见。”
这些年走下来,腾讯的团队建设成就、团队的互补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可谓有目共睹,这也是公司能在PC与移动互联时代持续领跑的关键所在。
内部培养方面,除了张小龙这样开创公司划时代的人物,腾讯还有很多极其成功的例子。现年42岁的任宇昕便是一个厉害的“陌生人”,任先生2000年告别华为加入腾讯时,只想做一名技术极客,曾三次提出辞去管理职务,要去核心技术部门做个程序员,但张志东看好其领导潜力,一心将其往管理者方向培养。4年前,38岁的任宇昕成为腾讯首席运营官,统领着腾讯业务的大半个江山。
在引进职业经理人方面,腾讯也有很多成功案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从高盛亚洲挖来的刘炽平。刘先生已稳坐腾讯总裁10年之久,对腾讯最近10年的发展可谓居功至伟。马云有蔡崇信,马化腾有刘炽平,李彦宏身边却缺少这样一位这样的人,也是我认为的百度没有把牌打更漂亮的原因之一。
如今腾讯的首席战略官也是从外面挖来的,而且是位老外——2011年从高盛纽约分公司(Goldman Sachs)董事总经理跳过来的James Mitchell。最近几年来,腾讯不但进一步明确和巩固了自己的大平台开放战略,同时也不断海外投资,James Mitchell想必是亦有贡献的。
James Mitchell
不断培养新人的马化腾,对一起创业的老革命也是相当优待。到今天,张志东、陈一丹、曾李青都已离开腾讯的管理层,但都被腾讯以终身荣誉顾问恭敬地“供奉”着,反观其他一些创始人走到形同陌路的情景,也是格局大不一样。
对资本,马化腾也始终掌握主动,这也对腾讯的稳健发展功不可没。从一开始,他就坚持投资者不能控股,企业运营必须腾讯团队全面负责,而且要求对方能在钱之外提供其他支援。
腾讯上市时,13家承销商,6家建议在香港上市,4家建议在纳斯达克上市,另外3家建议双线走。对香港更有感觉和感情的马化腾最终决定在香港上。有人反对,理由是香港的平均市盈率比美国低,但他看到另一面:“如果我是香港的龙头股呢?”
几年以前,他的话就基本应验了。
五、低调、务实、平等、共创、共享
马化腾坚信:一家公司成功的关键是团队的合作,团队合作有赖于好的文化,而文化的核心由上层建筑决定。他和管理层始终推崇相互尊重、人人平等,低调务实,一起创造,共同分享的精神,这也是腾讯的文化。
马化腾把平等与尊重从自己做起,在公司内部,大家都对他直呼其名;他会给基层员工写邮件、按电梯;基层员工也可以对他提出批评,当然,更巴不得给他写邮件,为他按电梯。
腾讯的创业精神是共创共享,而且两手都够硬,在优秀的公司都会有的常规动作之外,搞出一套腾讯的特色和绝技。
共创方面,内部PK是腾讯的一个绝招。做微信时,同时成立了几个团队,用不同方法往上打;决定进入电影产业时,也是一下子成立了两家公司——企鹅影业、腾讯影业。现在,这种内部PK已广泛应用到各种产品及业务乃至管理环节,甚至可以总结说,在腾讯,打败外人要从打败自己人开始。
腾讯一直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内外舆论。在内部,公司言论自由,建议和意见都能得到及时的回复和交流。对外,除了对一篇“狗日的腾讯”动怒之外,腾讯很少有什么要追究不良舆论的声音,包括微信公众平台上,时有自媒体端腾讯的碗,骂腾讯很操蛋,但也没见腾讯怎么着。
到今天,腾讯的成绩还算可以,但依然很少对外吹牛皮,更少去指点江山,说这个不对、那个不行。这也和马化腾的文化有关。他追求的是:埋头苦干,用事实说话,成功来自不断打败昨天的自己。
心直口快的马云曾经公开说微信是一把好牌,但是打烂了,批评腾讯的收购,老百性都看得懂,这就错了。但面对“怎么看阿里的市值?”、“怎么评价马云?”无论你怎么下套,无论什么时间,马化腾均以“今天不评论同行”为由绕开了。如果非要说点什么,那也是,“其实我们私交非常好”。
2011年4月25日,马化腾向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内部邮件,可谓是腾讯共享精神的象征。大意是,CPI、房价上涨让大家亚历山大了,所以公司决定:给大家比较大幅度地上调工资和住房公积金缴交比例,同时,还要拿出一笔钱来设立并实施“腾讯安居基金”,给大家提供免息住房贷款。钱也不多,先拿它10个亿,表达一下小马哥疼你们的意思。
腾讯从创立开始就有发开工红包的传统,至今还在坚持。每年春节后开工的第一天,马化腾会在办公室亲自发红包,有员工会从凌晨就开始排队,规模常常几千人,场面蔚为壮观。这个文化,不但让腾讯在吉祥中展开新年新气象,甚至还催生了史上最经典的创意:2014年,微信选在春节推出“微信红包”计划,一夜之间席卷大江南北,为其打赢金融支付的关键一仗。
人很温和,没见过他与谁红过脸,也没见过他跟谁拍过桌子,被惹毛了,他也是跟自己憋劲,生气但不发脾气。是身边人对马化腾的印象。
据说,有次公司文艺晚会上,调皮的女主持人求马化腾抱抱。马化腾抱了,但也脸红得厉害。而在人们的印象里,随和的他,也一直不是那种随便的人。这让他的轻声细语,也常常被听成是重话。所以,他干脆比较少讲话。
六、从封闭到开放,从大树到森林
曾经,腾讯被称为是“全民公敌”,因为它贪得无厌,什么产品都要做,什么钱都要挣,而且拥有几亿用户的强大“垄断力”。
这还引发一场载入史册的战争——奇虎360对阵QQ的“3Q大战”。这场战争,两家公司打了整整四年,最后还闹上法庭。
马化腾的厉害在于,他虽然赢了官司,但却面对现实,尊重事实,并最终自我超越和革新,带领腾讯走向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事实上,在“3Q大战”伊始,马化腾就已对腾讯的封闭以及什么产品都自己做有了警惕和检讨。2010年底,他发表《关于互联网未来的8条论纲》,宣布腾讯进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期,在公司成立12周年的当天,他发出内部邮件:“要在文化中更多地植入对公众、对行业、对未来的敬畏。”
从那时起,腾讯从封闭走向开放,也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一件大事。当时,马化腾就以非常前瞻的观念提出:互联网将把人从组织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并以阿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喻,提出要腾讯要实现一个目标:让天下没有被埋没的才能。
最近两年,马化腾更以腾讯自己只有“半条命”,另外“半条命”要交给别人来推动大开放与大调整,持续将腾讯的资源和平台与全社会共享。
这“半条命”,既让腾讯在道义乃至社会责任上站到崭新高度,也为腾讯赢得天空海阔的发展空间:它舍掉了半条命,却换来无数创业创新者豁出整条命,跟着它一起往上打并且把成果与它共享。比如微信公众平台俨然已是最大的媒体,这背后,它成就着多少人,多少人又在成就着它?若这还不是天下最美好的生意,恐怕也是找不出更美好的生意了。
从2010年转向开放到今天,马化腾的“半条命”已爆发出了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正是靠着这“半条命”,换来无数创业者把整条命跟腾讯绑在一起往上冲的巨大想象力和爆发力,市场才如此看好腾讯,并一手将它送上了亚洲股王的宝座。
而马化腾的目标还更高远,在给合作伙伴的最新一封信中,他不但明确表态“我们只做连接”,更提出要从“腾讯的开放平台”成为“大家的新生态”,相信“这个新生态会越来越像一座森林。”
七、不断打败昨天的自己
即使到今天,马化腾依然保持高度的危机感。腾讯的市值超过1000亿美金时,他就曾公开说,“心里相当不安。”今天想必是更加诚惶诚恐了。
这里面,有他从外面看到的危险,那么多千亿美金的公司不几年就连百亿美金都不值了。也有他对腾讯的居安思危,他多次说过:“微信如果不是腾讯做出来,不是自己打自己,是在另外一个公司的话,我们可能根本就挡不住。”
而且,他有过看走眼的案例。Facebook刚上市时,他买过一些股票,“熬啊熬啊,到最后还往下掉,都快跌穿当时拿的那个价钱了。后来终于上来一点,熬不住了,25块就卖掉了。”到现在,Facebook的股价120多块,市值比腾讯还要大。还有,腾讯曾经投资一个公司,但一看对方的用户都是未成年人,也是兴趣缺缺,最终错过了历史性的契机。
马化腾说,一个公司大了,成功了会有自满、安逸的情绪,会内斗。因而,他总是和他尊敬的任正非那样,想的都是危机,身体力行地把危机感往下传递:“外面给你掌声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永远要想到,好多大公司都那么轻易并且不可预测地倒下了,有些尸体都还温着。”
腾讯能在激烈竞争中屹立并持续领先,也得益于公司一直在居安思危,一直在“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看着田里的”,一直在不断打败昨天的自己。
当年刚起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