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的野心、美图的赚钱难题与豆瓣的苏醒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640.webp (58).jpg

来源|三节课 ID: sanjieke

作者|贺乾明

 


1、8月21日,里约奥运会闭幕。

 

作为一个4年一届的大众IP,奥运会一向是大众媒体和娱乐媒体们的宠儿。

 

相比来说,除了段子手们,科技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对于奥运会的态度,似乎并不那么感冒,即便在整个奥运会期间,可以看到的36氪、虎嗅等行业一线媒体对于奥运会相关的报道和文章也屈指可数。

 

即便是奥运会闭幕之际才姗姗来迟的少数媒体报道,看起来也有些不疼不痒。

 

网易科技在8月26日推出了一个转载自科技媒体ZDNet的图片新闻,盘点了奥运会结束后巴西获得的“科技遗产”。分别有改进网络连接、引入最新设备、未来商务中心、智能城市项目、创造IT技能等5个方面,除此之外再无动作。

 

看起来,网易的“刷存在感”嫌疑很强。

 

相比起来,搜狐科技对待“奥运”的态度显得要认真不少。8月26日,搜狐科技发布了一则题为《奥运会后差评不断 VR还有哪些机会翻身》的评论。文中提到,本次奥运会上,本来已经成为大热点的VR也出尽风头,不过在搜狐科技的评论者看来,奥运上的VR直播虽然被吐槽不断,但泛娱乐方向可能会是VR的翻身机会,比如说优酷、土豆和爱奇艺的VR战略,和美国VR游戏厂商Valve公司的尝试。不过在作者看来,尽管有一部分尝鲜的用户,但说服更多用户选择VR/AR的理由却还没有出现。也许再过四年时间,市场会有很多变化。

 

由闭幕式而起,带大家一起看看奥运背后那些黑科技的发展趋势,搜狐此举,我们可以说声“66666”。

 

相对来说,爱范儿和虎嗅的关注点,更加“运营”范一些。

 

爱范儿在8月25日就发布了一篇《里约奥运的“网络印记”,你记住了哪些?》。文章的基调是对奥运会上展现出来的热点事件进行了盘点。其中有“最热国内运动员”、“最热国外运动员”、“最激动获奖时刻”、“最感人场外事件”、“最火爆神器”、“最意外的段子手”、“最尴尬事件”、“最火爆奥运数字”、“最流行奥运句子”、“最受欢迎的直播”等等。

 

这样的套路,似乎看起来更像是大众媒体的所为?

 

虎嗅网则不负自己一款的深度路线,他们发布了的题为《蹭奥运会热点的体育综艺,为何却没火起来?》的文章,对奥运会过程中一些体育综艺蹭热点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作者认为,在奥运中,这波体育综艺虽然将直播平台放到了里约,但效果仍旧不如人意。借此,作者提出了三个疑问:怎么去平衡体育竞技性与综艺的娱乐性?体育运动员对体育综艺的价值?体育综艺到底有没有价值?最后借用一些业内人士的话认为,国内体育综艺在短期内可能还是要借助国外成功的版权模式。

 

与其他所有的科技媒体风格都有所不同,在奥运会面前,品玩(Pingwest)呈现出一种不太一样的感觉。

8月22日,奥运会闭幕后1天,品玩就发布了一篇题为《里约奥运会闭幕式的“东京八分钟”创意秀是怎样炼成的?》的文章对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东京八分钟”出现的种种科技场景进行了梳理与背后的故事发掘。

 

8月24日,品玩推出了一篇《其实在奥运会期间,google搞了个水果运动会》的文章,对奥运会期间Google Doodle 每天变化进行了盘点。并对Google Doodle展现出来的创意进行了一些介绍。

 

此后,8月25日,品玩网站上又发布了一篇来自“凤凰奥运号”题为《对于媒体来讲,奥运也是一个公平的赛场》的投稿,文中对凤凰奥运号在奥运期间的表现进行了复盘,认为:奥运来去,但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分发优质文章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集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群体与个体是永恒的等等。

 

除此之外,科技互联网类的行业媒体对奥运会的闭幕并未展现出太大的热情。

 

2、过去一周,滴滴又一次成了互联网圈内一个不大不小的焦点。

 

网约车合法新政推出、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等热点让滴滴在大众面前赚足了眼球。在之前的话题即将消失的时候,8月22日下午,滴滴宣布推出租车业务。在媒体眼里,滴滴出行推出租车业务未免与之前的两个大事件有所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8月24日发布了一篇题为《滴滴闯入在线租车市场 “反哺”原有业务?》的评论。文中对滴滴租车的模式进行了分析之后认为,网约车新政的推出以及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之后,滴滴盈利的渴望进一步增强,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削减补贴。但补贴的下降与用户的流失息息相关。滴滴租车业务的推出正是盈利驱使下反哺原有业务的行为,快车盈利压力增大,想要从租车发力。

 

在滴滴宣布租车业务启动的同时,神州创始人就发了朋友圈给出了正面回应。这一回应也成了各大互联网科技媒体评论的切入点。

 

切入之后,对滴滴租车发展的可能性上,各方媒体的声音显得较为不同。

 

虎嗅在滴滴出行宣布租车业务的当天(8月22日)17:46,就发出了自己的报道。直言:“滴滴租车上线,这次打入了神州的后院。”不过在文中的态度非常中立客观,只是陈述了一些事实。而在第二天(8月23日),虎嗅发布了一篇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陆正耀采访的稿件。取名《神州租车陆正耀喊话滴滴:平台模式做不成租车业务》,文中传递出神州方面对滴滴做租车业务的态度——看衰,主要理由为平台租车的模式不成立。文中提到,在陆正耀看来,租车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供应商,滴滴这样此前没有相应积累的公司,做起租车来并无优势。

 

但也有对于滴滴更加看多的。爱范儿8月23日发布题为《滴滴租车上线,神州专车表示“谁怕谁”?》的评论,认为滴滴与神州呈现出一种短兵相接的局势,在文中直言道:“看来租车业要开始新的‘革命’了。”

 

南方都市报的评论则在8月23日在网易科技中出现,题为《跟风神州搞租车滴滴胜算有几成?》。文章开篇就对神州与滴滴的恩怨进行了复盘:“去年,神州专车的成立打入滴滴出行核心业务专车市场,而今天,滴滴出行则反过来成立租车部门打入神州系的后花园,两者的相爱相杀将决定中国整个出行市场的走向。”文中的评论也和主要聚集在对滴滴租车的模式的分析上,从“类似携程的折腾”、“平台与资源分离”、“租车比专车更重运营”三个方面入手,认为滴滴做租车仍旧面临模式上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说“无门店”的滴滴如何最短半径配置资源?

 

相对来说,南都的评论对于滴滴的租车业务,以怀疑的论调为主。

 

品玩则又一次呈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其发出的评论题为《微微一笑租车去,司机愈老愈香醇》,颇有一股文艺画风。而文章的重心也并未局限于滴滴与神州租车之间,而是对于滴滴与PP租车业务模式进行了更多对比和展望上。

在众多媒体将目光放在滴滴与神州的竞争上,品玩的评论则显得较为长远。也许在品玩看来,滴滴上线P2P租车,直接打入PP租车的后院将是早晚的事?

 

3.上周的另一行业焦点,是蔡文胜旗下的“美图”要上市了。

 

8月22日晚间,香港证券交易所披露了美图公司的招股书。美图拟在香港主板上市,IPO前累计融资约5亿美元,目前仍呈现大幅亏损状态。在这样的财务形势下上市,尤其是在当前“资本寒冬”的情况下,自是引发众多的关注。

 

关于美图上市的科技互联网媒体评论中,“烧62亿”、“95%的收入靠卖手机”等等字眼,都成为评论标题中的主料,用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新京报的文章题为《美图“烧”62亿元上市95%收入是卖手机》、虎嗅在8月23日发出评论《95.1%的收入靠手机,凭美颜圈住大把用户的美图未来怎么赚钱?》等等。

 

不过,这两家媒体的评论却不只是标题用了相同的元素,在态度上也颇为相似。

 

新京报的文章中,前半部分集中在对美图的招股书进行了分析,美图当前收入都是集中在硬件上。后半部分从美图作为一个工具类产品来解读,认为变现瓶颈是工具类互联产品面临的共同困境。

 

虎嗅的评论出了招股书的分析之外,也对美图挣钱的几个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在作者眼中,美图的这番动作彰显出自己绝对不安分于做一个免费的工具,那么其能否走出一个赚钱的好路子,尚充满着太多未知。

 

爱范儿给出的评论《一边亏损一边 IPO :美图“看起来很美”的赚钱逻辑是什么?》并没有太过于关注招股书等财经方面的讯息,而是从产品的角度来分析。文中称美图是“颜值经济”的早起鸟,但是庞大的用户群体并不能给其带来利润。依靠工具本身很难盈利——没有人会在一个工具里看广告,工具也不适合承载广告这种形式。而用户量就仿佛一张难以兑现的支票。并指出面对这种尴尬的不只是美图,还有豌豆荚、360 杀毒,在国产智能手机普及之前,它们都是数一数二的 app。但现在则显得非常落寞。在文中,作者提到,美图未来的商业化将从三个方向入手:广告、游戏和电商。最后,抛出业务多元化是成功之道吗?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显出和虎嗅一样的态度,认为是未知却是必须要走的道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媒体都喜欢用数字来吸引眼球,在本次的新闻中,还有用名人来吸引眼球的。

 

搜狐科技在8月24日发布了作者为“龚进辉”的评论《周鸿祎改口称硬件盈利,美图手机做到了!》。认为美图做手机盈利与与周鸿祎提倡的“硬件盈利”不谋而合,美图手机做到了,反观360自家手机业务依然深陷亏损泥潭,二者生存现状形成强烈反差。

 

在8月25日,搜狐科技上还出现了一篇关于文章《美图3年融31亿亏62亿 小众手机遭周鸿祎点名》。文中引用了几天前在360安全手机发布会后,周鸿祎在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却将美图手机作为小众群体成功案例分享的说法:“作为专业人士来看,这款手机(美图)硬件配置一般,其他手机硬件系统也都做得中规中矩,但他们把美颜功能做到极致,很多女孩子把它作为备用机,这件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不过在美图招股书发出之后的几天内,媒体的报道出现了一种反差。媒体上开始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

 

比如说创业邦发出的《别解读错了:扣除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的影响,美图三年只亏损12亿元》、36Kr发出的《都说美图亏损63亿纯属误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等。开始对之前的亏损“63亿”的说法进行了“再解读”,文中对美图的发展都有偏向于正面的态度。颇有一种美图的公关开始发力的迹象。

 

在美图招股书的事件中,大多数行业媒体分析的重心并没有聚焦在产品的层面上来讨论,更多的是在资本层面上的分析,比如“为何港股上市?”等问题。

 

4.上周的另一值得关注的行业事件,与渐渐习惯了沉默的豆瓣有关。

 

8月23日,豆瓣创始人阿北近日发布内部信称,豆瓣阅读经过半年多的试水,现在正式进入电影制作。豆瓣要开始做电影了。

 

在一些媒体的眼中,豆瓣的商业化是感受到了外在的压力。

 

i黑马在8月24日发表评论《豆瓣睡醒了》。“豆瓣在商业化上的家坚守,一直不紧不慢的发展。现在只是证明,豆瓣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地里长出来的庄稼不能再任别人去收割了。”

相对来说,i黑马对于豆瓣做影业的态度,明显看多。

 

钛媒体的思考则有所不同。

在8月24日的评论《豆瓣要自己拍电影了......电影评分未来还靠得住么?》一文中称:“之前尝试的广告与电影选座都很无力。在这些基础上,别人拍了豆瓣上的故事,豆瓣反而只能拍“抽屉文学”豆瓣原有的安步当车已经无法进行。”

 

在豆瓣做电影商业化的进程上,虽然说两家的给出的原因很相似,但在电影评分上的态度却相去甚远。

 

钛媒体认为,在“无刷票不数据”的中国互联网中,豆瓣电影评分可谓是最后一道防线。那豆瓣自家开始做电影了,这个评分还能坚守吗?i黑马则将目光聚焦在了商业闭环上,以后豆瓣阅读上的IP就要变成电影了,然后放到影评界面让观众打分……这算不算豆瓣的商业闭环?作者认为,如果能够循环地转起来,投资基本成功,豆瓣这一环新的业务就加得巧妙。

 

豆瓣一直都是作为一个互联网中的“慢公司”而存在。豆瓣此次的动作,是一种想要商业化的态度。在腾讯科技看来,豆瓣想要做电影仍旧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腾讯科技8月23日发出题为《豆瓣要拍电影了:成立影业公司,还要涉足编剧导演等环节》的评论认为,豆瓣做电影,较为丰富的小说储备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家新入者,豆瓣目前仍缺乏在编剧、导演和主创上的储备,在投资、运作上也毫无经验。可以预见,短期内豆瓣影业仍将停留在与业内成熟公司“联合”的层面。

 

此外,豆瓣做电影的消息也在其他的科技互联网媒体上流传,但大都是一种消息的形态,并未给出评论,这里不作过多的阐述。(完)


本文由三节课(sanjieke.com)官方出品,作者黄有璨,三节课发起人,微信公号“黄的世界”作者。  

                      

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免费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

                              

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并注明出处。


婆那些事儿推广服务 点击 :http://www.gupowang.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爱搜:ASM 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姑婆圈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仅作分享学习之用,姑婆那些事儿负责整理推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运营者观点与立场。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姑婆那些事儿—小秘书(微信号:gpxms001)协商解决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