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运营:工具产品的商业化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2976.tmp.jpg

来源|张记杂货铺

作者|张亮


今天来聊的是后台有同学问过的工具型产品如何做运营,才能提升粘性,甚至找到收益的方向。


题图来自于Pixabay.com,摄影师是Simon



工具产品的特性


工具型产品和服务型产品,这两种产品,通常具备相同的特性:


随需随用,用完即走。


事实上,如果做不到这个特性,通常我都认为是产品经理没有把事儿做到位。


一个好的工具,必须要随时能够让有需求的用户能够使用,并且快速解决用户问题。


而让人头疼的就是,工具的特性越强,用户停留的时间可能就越短,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让用户对于产品产生价值的触点就越少。


这似乎是必然,但是…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不可能免费给你提供工具,除非,钱太多花不掉,又或者脑子有问题。



有一个很牛逼的前辈叫做360


360安全卫士恐怕是工具类产品成功转型成为收入产品的先例。


通过大量的占据人们的PC桌面,360变成了一个流量入口,于是,基于入口的流量生意,360都可以做。


于是,你看到360安全卫士手握过亿用户转向了搜索、浏览器、杀毒软件,甚至手机、应用商店……


想当年,光是广告收入和应用、游戏分发收入,奇虎360一年收入都可以有10几亿美金。


我们必须看到,实际上,免费的工具,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在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如,杀毒软件市场),都是快速获客的利器,而在获客之后,如何从免费用户身上赚取利益,则是看各自的本领和头脑如何。


当然,PC时代的例子拿到移动互联网来,其实还是有问题,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不依赖PC时代的积累,而是另起炉灶的话,那么通常其获客的规模和粘性都会有巨大的差异。


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原因也很简单。


移动互联网时代,再难看到像360这种,以「安全」为核心卖点,横竖都能切入任何领域的好切入点了。


大多数移动工具类产品,都是比较垂直的,因此,往往体现出「小而美」的特点——体积小体量小,交互美功能美。


这里面既有用户差异,也有产品设计者的差别。


所以简单复制PC时代的打法,往往变得不可行起来。



万变不离其宗其实还是看人


如果你看到亮哥前面说的,前人的经验只能供参考,却不可复制,千万不要觉得忧伤。


因为,你只要记住,对于运营来说,什么都会变,只有「道」不会变。


啥是道?


捏合公司战略与用户需求,找出最适合的规则去实现商业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需要产品一起介入的,大家就一起配合搞定需求。


那么,问题只有一个:


如何去捏合公司战略与用户需求?怎么判断结合点?


这个事儿才是最核心的事儿。


我的建议只有这几个:


1、考虑用户群体的特性和需求

2、考虑自身的资源与资金状况

3、坚定的提出假设,快速的验证假设


一个一个说。


1 考虑用户群体的特性与需求


这个例子,其实来自于一款商务社交产品:脉脉。


脉脉早年间,其实想用「招聘」作为切入点去实现商业化,但是,很快,发现有问题,于是顺势从「招聘」转向了「连接投资人与创业者」并成功的抓到了切入点。


当投资人与创业者被成功连接后,它就可以转向创业者的教育与培训。


由此,线上、线下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拓展,线下去建立各地的分舵,组织各种线下交流与活动,促进用户的粘性,线上则开始去构建内容,授权抓取或邀请有能力的人在线上贡献内容,从而增加粘着。


于是,你发现,有些理财App开始投广告。


这些其实都是顺势而为,一步一步去构建与微信不一样的地方,虽然路还很长,但至少脉脉在国内,似乎活得要比Linkedin和赤兔好那么一丢丢——个人感觉。


2 考虑自身的资源与资金状况


任何新业务,我们都需要考虑自身的资源能不能够覆盖,资金够不够「烧」——打引号是因为不是真的要烧,而是在必要时要能够投入预算去达成目标。


前段时间,收到某位前同事的电话,问我有没有合适的资源,老板要求他找几个电影方面的公众号大号,帮助宣传自己的新产品。


我问他预算有多少,答曰几万块。


我说,想找几个?


答曰越多越好。


好吧,如果老板不清楚一个大号需要多少钱才会转发一篇稿的话,作为运营你也不去调查,我就没话可说了。


几万块,估计找1-2个稍微大点儿的号还可以,想找真正的大号,呵呵哒。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钱,就得看资源,如果资源和钱都没有,我想,真的需要的是沉下心来用更多的时间去做好基础的运营工作,建立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建立员工对公司的信心,而不是快速推进,期望毕其功于一役,坦白说,如果真的能这么容易就毕其功于一役,那只能说竞争对手都是……不说了。


3 坚定提出假设,快速验证假设


这个其实不用多说,举一个例子吧。


很多人以为,大胆假设后需要一个完整的功能才能去验证假设,这个是错误的。


一个真实的例子是,之前有个朋友做供需平台。


在下一个大版本实现之前,他先更新了一个小版本,只多出一个功能,在「个人中心」里有一个「提交需求」的按钮,包含了招聘、求职、采购、找供应商等各种情景下的需求。


然后,他决定要加快大版本的上线,why?


虽然这个入口藏的很深,虽然前台根本没有可见的展现,但是每天,都有十几万人提交几十万条需求信息。


可见需求有多旺盛,然后,这也是他的运营转型之作。


接下来,对接企业端的需求,就是商业模式的入口。


而说实话,我见过太多老板对于「大胆假设,快速试错」的玩法是:


先让一拨人做一个完整产品,然后开始运营吧,半年之后,没效果,砍掉。


我想说的是,往往一个完整产品的运营,半年是不够的,甚至一年、两年都不够,因为你新开了产品线,只要产品线开了,需求就是无止境的堆,你根本不可能限制需求的提交和产品的演化。


但是,如果你在第二点上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那么,你的MVP一定会死很惨,不要相信「增长黑客」的那些传说,国内大多数创业公司不具备这种能力。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姑婆那些事儿推广服务 点击 :http://www.gupowang.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爱搜: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姑婆圈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仅作分享学习之用,姑婆那些事儿负责整理推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运营者观点与立场。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姑婆那些事儿—小秘书(微信号:gpxms001)协商解决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