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直播,热?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680A.tmp.jpg

来源|张记杂货铺

作者|张亮


今天亮哥出来扯淡,扯一扯最近据说很火的「直播」。


题图来自Pixabay.com,摄影师是Unspalsh


上周一晚上和黄舒骏吃饭的时候,聊到了这个话题,其实那天晚上还聊了很多话题,分答啦、直播啦、教育啦,之类……


所以,然后就突然发现,哎?我自己的杂货铺子里居然没有就这个话题扯过淡,好吧,那就扯一扯。



内容类型的发展路径


和过去的无数次装逼(误)一样,这次还是先不直接进入主题,而是绕个圈子。


我之前在各种内训、大课甚至一些在线分享的场合里都说过这么一个观点:


所谓「内容」,其实归根结底是「信息」。


内容社区内流动的是「信息」,电商网站上帮助大多数人决策的是「信息」,搜索引擎上,人们找的是「信息」,呈现出来的结果,也是已经被引擎收录的「信息」。


在有互联网之前,内容或信息的类型迭代是这样的:


最先出现的是:


「面对面说话」——语音,这种方式基本上传播靠嘴,能传多远,要看传播渠道——人对于该内容或者该信息的兴趣与认同度。


造纸术出现并广泛应用后,内容的传输就多了一个选择:「写信」。人们可以写信来进行交流,这个时候,传播靠驿站,靠飞鸽,传播范围大大增加,但传播仍然是在认识的人之间。不会写字的怎么办?可以画图。


印刷术出现并广泛应用后,第一次将内容从熟人传播变成了人人可获取——「纸质媒介」出现了。


等到胶片时代,又可以拍照和录像。


所以你看,内容的形态,来来回回就是这些:


文字、图片、音视频


而互联网几乎把刚才所说的历程重新走了一遍。


开始是文字当道,然后是图片流行,再来是音视频发达,接下来,搞不好就是虚拟现实。


但虚拟现实不解决内容类型的问题,只解决内容渠道的问题。


当然,有无互联网,其实差别仅在于是语音和文字的先后顺序而已。


如果不是因为最近直播有点火,我会认为,语音接下来会进入快速发展期。现在,说不清。



直播其实不新鲜


如果你和亮哥差不多大,甚至比亮哥年长,你应该经历过一个时代,叫做「电视大学」。


早在1978年,邓小平亲自倡导并批准创办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次年,全国就有了29家(含中央电大)省级电视大学。


在近40年前,远程教学就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为国家培养从中专到本科的各种人才,这些大学的学生能够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资质。


所以,在亮哥的记忆中,有一些长辈就是坐在电视机前来学习的。


当然,这和直播依然有距离,很明显是录播,只不过当时没有回放(只有少数家庭有进口的日本录像机,可以录像),所以,其效果其实说实话,和直播没啥两样,错过了节目时间就没得看,只有等重播和下期开课。


我相信如今的读者,对于VIPABC应该不陌生,在2004年,其母公司TutorGroup就在台湾推出了在线学习平台,其特点就是,人与人在线英语学习。


当时,没人说直播学习,因为「直播」确实很low,「在线」听起来比较高端。


当然,无论怎么说,其实做的事儿都一样。


到今天,看来开始火起来的直播,其实在10几年前,就已经存在。


只是,由于带宽和人本身的限制,没有做到像现在这样,一夜之间似乎花开遍地。



再无聊都会有人看?!


大概2、3周前出差,坐邻座的同事说他老婆在拍家中小公子睡觉的直播,居然还有10几个人看。


他问我:「你说为什么这种无聊直播都还有这么多人看呢?」


我说:「因为其实看的人也很无聊。」


后来,我才发现,我有时候也还是很傻很天真的。


因为,无聊的人确实有,但是更多的人却是虚拟用户。


孔庆勋的一篇文章,揭示了不管什么样的直播都有人看的秘密,其实并不是有一堆无聊人在盯着直播列表不停的刷,随便看到啥就点进去,而是有很多机器人在勤恳的做事儿,不辜负程序员对它的设计。


但无论怎样,是虚假繁荣也罢,是真的有大批无聊人也罢,我们都无法忽略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才是困扰「直播」的真正问题。



同步与异步,完整与碎片


直播,是一个同步行为。


它要求:


1、主播有足够多的时间

2、主播的关注者的时间又可以与主播同步


同时,直播还是一个非常考验内容与受众匹配度的产品。


因为本质上,直播就是个内容产品。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之所以直播能火,其实还是人们对于视频内容的需求变得愈加强烈与个性化,而同时独特视频内容的供应稀缺才导致的。


只是,现在直播呈现出来的是受众与内容供应者的互动价值。


原先,你在电视也好、优酷土豆也好、YouTube也好,最多,你只能和一起看视频的人互动——评论、弹幕。


现在,你可以直接和你喜欢的主播进行实时交流了,虽然主播看不到你,不知道你是穿着还是光着,是帅哥还是美女,是在路上,还是在家里,但没关系啊,满足了粉丝对内容供应者看似平等的互动,这其实是解决了一个强需求的。


但是,毕竟,直播是个同步行为。


而对于非专职且时间无法自由控制的内容供应者,直播的代价着实太大。


一段完整的时间,其实是非常奢侈的。


很多人之前找亮哥做线上直播,亮哥都是尽量推掉,为啥?


1、我很缺乏单独的专用的时间

2、即便有这样的时间,你让我免费奉献,我也没有兴趣

3、如果有这样的时间,我宁可选择线下分享,好歹我还能看到对面的观众的表情,可以随时互动和根据反馈调整。


之前亮哥去录网易云课堂的课,现在想来,估计第二季要重录,因为实在太别扭,非常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所以,你发现,亮哥更愿意去把值乎3.0放到公众号上,毕竟,那是异步的。


所谓同步,是主播在线的同时,观众也要在线,主播与观众是实时的同步,你错过了欧洲杯决赛上半场就是错过了,除非等重播,否则你根本不知道那错过的时间发生了什么。


所谓异步,是不需要完整的大块时间,只需要零碎的几分钟就好。


其实同步和异步的要求差异,可以从大家身边最常用的应用去做分析,思考下面的问题:


你用微信语音,是留言多,还是开音频电话的多?


当然,你可以列出一系列的理由,可是你发现,这就是一个同步异步的问题,当然,也还有流量问题。


同步,需要完整时间,异步,只需碎片时间。


如果咱们能弄清楚为什么文字的时代,微博可以火,我们大概就能弄明白,碎片与异步,对于一个内容产品来说意味着什么。


为啥分答做的也就那样?


因为占用人们的完整时间,并且在同步外还有异步——你总要了解对方的需求,并做一些简单准备吧?


可是耗费的时间精力的收益却不高。


那内容供应者的留存靠啥呢?


情怀么?


所以,我真的不太看好直播,我觉得这把火也有点虚。



回归本质


所以,类似的产品如果想要成功,在我看来,应当要回归内容为王的本质。


知乎之所以在2013年开放注册时能够爆发,是因为之前的3年,积累了足够多的优质内容,形成了足够大的势能。


但很多人只看到了知乎的爆发,却不知道背后它如何用3年时间想尽一切办法去让能够贡献内容的用户进入、留存、活跃。


早期,黄继新一封一封的发邮件邀请,譬如: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大神你才能回答的了。


自己请不来的就找李开复去拉。


刷脸刷的来人,这些人成为了早期诱惑其他人进入的标杆。


后来者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又会积极的发言。


同时,再和活跃的优质内容提供者构建情感联结。


而也没有人在意,知乎的成功具备偶然性,谁也没料到2010年切入互联网创业话题,1年后,互联网创业热潮就席卷而来。


所以,在同一时间其他一样去做问答社区的产品,要么切入点没赶上趟,要么运营没做得如此深入,要么就是直接利诱,统统死掉。


内容产品永远内容为王,而内容为王有个大前提——能够提供优质内容的人愿意沉淀在平台上并持续活跃。


所以,归根究底,依然是人的运营。


做内容产品,是否知道如何引导、引诱,无法留存用户,其实是最大的变数。


我可以这么说,未来的直播平台的死活,取决于内容提供的深度、多样性和个性化,以及基于人的深度运营。


姑婆那些事儿推广服务 点击 :http://www.gupowang.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爱搜: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姑婆圈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仅作分享学习之用,姑婆那些事儿负责整理推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运营者观点与立场。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姑婆那些事儿—小秘书(微信号:gpxms001)协商解决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