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懂产品的运营不是好商务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20151103072049487.jpg

来源|投稿

作者|锅儿白

 

前言-我们都在zhuangbility的路上不断前进

不懂产品的运营不是好商务。

很多商务或者运营在移动互联网的水深火热中纠结了一段时间后,都会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详见某些小伙伴们的QQ和朋友圈签名,当然我没有在黑你们)。当然它还有变体:不懂运营的商务不是好产品,不懂商务的产品不是好运营等等。撇开高逼格和饶口有趣,作为一名商务,从商务的视角我们可以去探究一下为什么我们这么认为,又为什么即使听不太明白很多人也会默默地重重地点一下头表示内心的认同与肯定。

 

商务为什么要懂产品

欲究其因,先明其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简单的采访了一下公司的产品狗-ZQ哥。作为一个分类TOP1应用的产品经理,产品每天做什么呢?他概括成四点:需求、交互设计、用户体验和审美。顾名思义,商务需要了解一些功能需求和产品发展需求,交互的一些逻辑,产品怎么让用户觉得易用贴心,以及怎么更加的好看。

了解这些以后,总结六个字:好做事、好做人。

心理学上,人们更容易与那些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有共同语言,心理防范更小,交流和配合也会更加顺利。且不说商务深谙套近乎的三字真理,能够懂产品的想法也能够帮自己更好的去表达商务合作的需求。实现一件事情的逻辑是什么,做一个合作的机制在哪里,怎么做能最高效的达成目的,都是原因。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商务要在产品中增加某一个banner,这个banner能够有效地帮助产品换量、销售、换位置品牌曝光,但是产品经理认为伤害用户体验,往往很难实现这个需求。那么懂产品的好处就在于你可以告诉他通过banner上线活动能怎样促进产品活跃,这个banner的可隐藏性(右上角可点X关闭)使得用户可以自主选择,banner可以推送优质内容促进产品内容获得更多的点击与曝光。而正因为懂产品,商务也会尊重产品的需求,在banner内容和位置的选择上有所让步,毕竟产品的活跃和新增才是生存的根本。

“ZQ,我们要和隔壁二花家合作,强强联手

怎么合作啊

来我画个原型图给你看哦,是这个逻辑

懂了啊,没问题!

 

商务为什么要懂运营

运营有很多层含义,活动运营、品牌运营、数据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事实上在高度发展的互联网今天,商务、运营、品牌的界限其实原来越含糊,也都统属于市场的范畴。笔者所在的公司,除去社区这一块的内容小伙伴,商务运营品牌是不分家的。

为什么懂运营?

商务的本质是商业合作,通俗点,你拿公司的钱给公司买资源、拿公司的资源给公司卖钱、拿公司的资源换资源。Business is business,在商言商,商人逐利,而就像不懂产品怎么买卖的好,如果不懂运营,怎么能够最好的合作。

渠道为王、流量为王的时代,你的钱花的值吗?今天新增10000个用户,次留没问题,时长没问题,似乎一切都很ok。可用户行为对吗?单个用户一天打开几次,总时长对吗,关键页面PV比例对不对,新增用户和注册用户比例有没有异常,UGC数据是否稳定增长。设备对不对,UID对不对,地域对不对,活跃度分布曲线对不对,新增数分布曲线对不对,7日留存对不对,功能设点的Log日志准确上传了吗?

从数据回到活动,这次活动的奖品选择合理吗(散金、吸睛),同样的推送点击率如何,参与人数高吗,活动流程有没有最优,品牌曝光大不大,前期宣传准备好不好,和用户怎么交流的,怎么避免抽奖用户清IE缓存作弊,什么时候安排寄出,用户收到以后有没有应用内反馈和渠道反馈帮你更好的总结经验,单个新增用户成本在多少,活跃度有什么变化。

最近很流行9APP新浪微博联合做专题推荐,不少CP试了以后觉得效果都不错(单个成本那叫一个低呀),有事没事来一下,这是商务本能。然而懂运营了以后,才发现:大号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专题的覆盖人数;专题要配合天时地利,比如315之后明显汽车专题更受新浪博友的青睐,三八节女性APP红火了好一阵;做专题的次数把握好频率、覆盖不同的专题能够让新增和品牌曝光的成本越来越低,因为观望了几次以后用户下载的意愿和信任度明显有加强;除了APP联合专题,有没有混入其他形式的推荐更好呢(笔者试了一次告诉大家,第一次混合专题不是特别好)。

再来八卦一个,笔者日前接到消息,自从新浪微博也关注到9APP联合专题后,大号推广的流量可能会被直接砍掉一半。当然真实性不予考证,大家自行判断。

 

商务为什么要懂技术

你被技术哥哥忽悠过吗?

笔者写到这时老泪横流。遥想笔者创业时,为推广请外包团队做软件的数据后台,做新增活跃时长就做了一周,做埋点log日志又做了一周,更何况IP去重、MAC去重等等,等着等着,笔者就创业失败了。

玩笑开过,后来笔者才发现当商务运营需要技术需求(譬如大家做活动的前端页面)时,懂一些简单的技术能够更高效的帮助技术完成工作(技术哥哥不敢忽悠你了),也会适当的为一些技术和时间上的难题而妥协寻求更好的实现方式。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懂得技术的一些逻辑能帮助我们做一些奇妙的事情。

最近很流行ASO,在积分墙越来越难做、上榜成本和排名优化的投入成本和时间越来越高时,我们也发现,商务也可以DIY一些ASO的学问。包括判断关联关键词、分析自己和竞品的覆盖热词和热词相关度、选择热词、排名数据跟踪。姑婆的几篇文章都讲的比较详细,大家可以看一下历史消息。通过自己的实践优化,覆盖更多的重要热词,不断优化评论、时长、活跃来提升权重,在量的增长上会有很大的帮助。笔者优化过一款新小APP,不断调整关键词,甚至为了关键词会修改应用的副标题和描述,优化了几周,最后在某两个热度非常高的关键词排名第四,量级自然是涨了不少。再后来笔者联系专业的ASO团队时,也能更好的谈合作,此是后话不谈。

因为用户使用习惯是相近的,不管是App store还是安卓应用市场,只要能拿到一份市场的搜索排名数据(譬如每周热词的搜索排名),都可以相互参考使用。

 

天呐,商务为什么要懂辣么多

这是很痛苦的现实,也是一个商务在寻求自我的过程中不得不问自己的真命题。互联网是快速的,商务是跑着前进的,更何况大部分的商务此时还在创业公司兢兢业业加班加点。懂得一些你所不了解的东西,能够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看自己的产品,看自己的推广,也能给身边的产品、技术、运营等等提到一些不提视角的建议。当你愿意去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也愿意分享给他们自己的工作内容时,你们会碰撞产生一种奇妙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笔者在做商务的过程中,正如越来越多的同仁开始意识到产品商业化的重要性,也逐渐开始思考商务和运营的产品化。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可循,人是这样,做事也是这样,何不试试。

大航海时代,没有完全独立的部门体系,竞争中知己知彼能帮我们更好的获胜,合作中知己知彼能帮我们更好的成长。Anyway,我们是一个Team,不是吗。

 

 

大家都爱搜: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姑婆圈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儿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并附带本文链接,违者必究。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