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一):一个O2O产品经理的困惑
来源|运营狗工作日记
理论没意思,看完只觉得然并卵,以后我尽量和大家讨论案例。
前两天收到kay的约饭邀请,聊他的O2O项目。我发现,他遇到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可能很多朋友也因此困扰。
征求他同意后,我和大家共享一下情况。
一.产品情况
帮帮,是58内部孵化产品,定位个人服务交易平台,提供维修、宠物、摄影、职业咨询等服务。
58是本地服务的淘宝,连接人和商户。帮帮的差异化是,服务提供方和需求方,都是个体。通过连接人和人,打造服务的闭环,保证更好的服务质量。
目前还在内测,看下首页截图吧。
注:近两天「帮帮」会发ios新版,界面会有很大优化,期待中!上图只是当前版本
最近刚看完《共享经济》这本书,共享经济是对资源和知识进行重组,从而提升使用效率,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共享经济的三要素是: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
我感觉,「帮帮」就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产品形态,先不管类似产品有很多。
按“共享经济”的理论来说,帮帮利用知识和技能的“产能过剩”,搭建一个公开、公平和透明的“共享平台”,号召和带动更多的“个人参与”。
让知识和技能资源得到重组,让服务提供者受益;同时通过满足本地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让服务需求者受益。
所以,初步感觉是:
产品模式,符合行业趋势,双边需求早也得到过印证,是没问题的。
团队基因,是从58商业产品抽调员工组成,也有O2O的团队基因。
流量来源,理论上可以从58导流,用户群体的需求和使用习惯都很匹配。
再从kay身上可以看到,年轻产品团队的活力、执行力和求胜欲,所以我觉得这个产品值得拼一把。
二.遇到问题
详细聊了产品,发现有几点疑问,如下:
1.类目选择偏离产品定位
作为一个新产品,用户是没有预先印象的,所以看到产品的第一感觉很重要,基本上决定了用户对这个产品的认知,不会给你更多时间解释。
看上图,目前「帮帮」的类目。
第一感觉是困惑的,因为用户不清楚是否需要或什么时候需要这款产品。关掉后,就可能再也不会打开,因为忘了这个app是干什么用的。
究其根本原因,对产品的认知是模糊的。
大家翻翻手机里的app,每一个都有对应的需求点,滴滴出门用、微博打发时间用、微信聊天用、美团吃饭之前用,那帮帮啥时候用呢?
不是类目多的原因。58的类目这么多,用户依然有个清晰的认知,二手搬家租房这类事才找58。
主要原因是类目的设置和选择,不但没能体现定位,反而让用户困惑:
维修,和58的感觉差不多啊,那为啥用帮帮呢,困惑
有趣·好玩,是啥意思呢,点进去里面都是一个人人,是要让我约吗,困惑
颜值,里面有拍照、贴膜美发、LOL陪玩、产后瑜伽,啥意思呢,困惑
生活服务,奇怪,这些所有的不应该都属于生活服务吗,困惑
......
困惑,我还是关了这个app吧。。。干脆删了吧
显性基因决定论,同样适用于O2O产品。
对于用户产品来说,在重要位置展现的内容,体现着产品的定位;对O2O产品来说也是一样的,在重要位置展现的服务类型,也体现着产品的定位,传递给用户产品的核心价值和使用场景。
帮帮应该精挑细选第一批类目,虽然类目不同,但要求各类目之间有关联性,针对的是相似人群在相似场景下的需求。然后再确定2-3个重点类目,投入更多人力和推广资源去打造成功案例,作为新产品的切入点。
2.运营模式不清晰
我认为帮帮的卖点应该是C2C,也就是上文中说到的,利用共享经济的理念,将有技能和知识的人进行资源重组,在产品平台上再分配,从而提升效率。
这是个双边运营模式,帮帮作为平台要发挥自身的价值,就必须建立明确、透明、开放的规则,先吸引或引入服务提供者入驻,再放流量进来,转化为服务需求者。这个双边就像双脚一下,稳步、规律的交替向前走,往复多次,形成良性循环,把雪球滚大。
但目前帮帮的类目里,服务提供者既有个人用户,如、摄影、职业咨询;也有商户,如维修、搬家。
C2C,才是帮帮的核心价值;B2C,和母产品58有重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且2C和2B的运营,完全是两个套路,对产品功能、平台秩序和运营人才的要求也不同,不能“双管齐下”的。
对于运营来说,要足够尊重每个类目涉及的专业领域,因为具体人群、行业属性、用户需求都会不同。最好的情况是,根据类目找行业内的运营人员,典型的案例就是知乎,每个领域的运营都是业内人,总在圈子里混熟悉行情,也有一些人脉积累。
如果找不到行业内的运营人员,也没关系,塌下心来学习,多和用户见面沟通,多去感受,把自己练成业内人就行了。
3.细节体验不到位
产品细节大多数的时候不重要,但有的细节关乎用户核心体验,可以让用户爱上你,也可以让用户离开你。
下图是「在行」和「帮帮」的截图,感受一下:
「帮帮」页面截图
「在行」页面截图
帮帮的职业咨询专家资质并不差,单独看每一个照片也是优质的,但放在同一个页面就显得很low。
这就是产品细节,影响用户对帮帮的权威性认知,从而认为整个产品都比在行low。这个损失就很大了。
「在行」为了做好这个体验,定期邀请一批行家,提供免费拍照服务。宁可投入一些成本,也要保证用户体验。
PS:kay多次嘱咐说,让我关注两天后发布的ios新版,页面就不是这样了。
三.带来启示
1.从定位到执行,知易行难
大家都知道做产品,定位是首要明确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但确定定位后,还需要在后续决策的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着定位,并落实。
大家想想自己正在进行的项目,是不是都清楚定位是什么,是不是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围绕和服务定位的。要养成经常思考的习惯,这样就不会迷失。
2.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感受
老生常谈,但很有必要。和kay面谈时,我用手机打开帮帮,摆在他面前5秒钟,然后拿开。让他感受一下这个过程,因为用户就是这样对待一个新产品的,需要有亮点吸引我,或者给我一个明确的理由让我留下。
从业者每天都在思考具体怎么做功能、做活动,但已经忘记站在用户的角度感受了。还是那句话,让自己成为用户,然后做自己喜欢的产品,就够了。
3.多与用户和同行交流
kay很努力,也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和试错,但还是会遇到瓶颈。这时候需要选择与他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不同的从业者,去交流经验和看法,或许可以开拓思路、碰撞出火花。
也可以疯狂的约见用户,投身到电脑的另一端,我相信用户会用鲜活的案例给你灵感的。
大家都爱搜: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姑婆圈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