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阶层如何提高收入?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方法
【作者】大胡子
【来源】姜胡说
【编辑】善小倩
群里小伙伴贴了一张截图。
大概意思是你在40岁的时候,如果升值无望,那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参加一个本行业最难的考试,准备2年,把所有的知识点,彻底洗一遍,确保今后20年,你可以”有经验+新知识”,迎接下半场的人生挑战。
我坚决反对这个观点。
一旦是考试,那就说明它不可能是”新知识”。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
我从来不认为啥”新知识”可以确保今后20年的人生。
比学习更重要的是持续学习。
▍36岁了,我只会收费
几天前,网上流传一个视频。
唐山市人民政府撤销了周边所有的路桥收费站。这本是一件好事,却遭到了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反对。
在人社局已经按照《劳动法》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围住领导讨要说法,要求政府解决工作。
一位大姐表示,“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虽然并不赞同,但我可以理解她们。
像收费员这种工作,薪资不高,也没有什么可积累性。但很多人,就是为了这样一份工作,甘愿花上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去疏通关系,走后门,来获取这样一个职位。
为的是什么?
无非是『稳定』。
可是,
它真的『稳定』么?
千万不要用2年的时间,去参加一个什么本行业最难的考试。
2年时间,你的行业可能已经不再了(比如BP机维修。00后的小伙伴,你们知道什么是BP机吗?)。
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比如大哥大,娃哈哈)。
没有什么是稳定的。
除了变化。
▍MBA
那意味着,
你不能总是停留在原有的思维体系中。
前两天,我的课程助理说她想考MBA,可是参加了两次课程之后,迷茫了。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感觉导师的水平还赶不到她现在的领导。而且同学的水平也不像她想像的那么出色。
我问她为什么不考中欧商学院呢?
她说,以我现在的水平可能没法和同学建立连接。
我说,好,听起来你的目标应该不是MBA。
她想了想说,对。
MBA也好,
中欧商学院也好,
不过是一种手段,
那什么才是你真正的目标呢?(第一性原理)
找到这个目标,
然后选择那个更简单有效的方案。(剃刀法则)
像混沌大学这样的在线课程不过才2000多,加上商业周刊、得到、虎嗅也不过1W元。
多参加一些线下活动和同学聚会。
同样的钱够你学习30次。
更直接的能力提升,
更多的人脉。
哪个收益更大呢?
不要停留在原有的思维体系里。
『穷』这个字是怎么写的呢?
上面一个”穴”字部首,
中间一个”八”,
下面一个”力”。
穷的大概意思,可能就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每天工作8小时(够稳)吧。
『穷』
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它会限制你的认知。
而你的认知反过来会制约你的选择。
▍外部溢价
不管多么有道理。
还是有大量的人会选择MBA。
就如我之前的那个公式:
客单价 = 能力 + 溢价。
MBA是溢价的一部分。
清华、北大,
阿里、腾讯,
这些都是溢价。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考取清华,
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BAT工作。
如果你问那些山区的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啊?他们的回答可能质朴的让你落泪。
就像我之前说的,
虽然我不赞成那位大姐的角度,
但是我完全能够理解她说”36岁了,我只会收费”时的心情。
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
就是想告诉你,
不要去抱怨社会。
除了清华、北大,
有无数种提升你外部溢价的方法。
比如出书,
比如演讲,
比如参加一些社群、公益活动。
如果你有能力,
那就请直接制造一些『事件』出来(以你当前的能力,不用太大)。
就在我写到这儿的时候,群里的小伙伴『风眼.儿童心』发出了一条消息。
他说,
(输出+理解)*印证 = 能力。
很有道理。
▍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方法
我之所以在这儿单独提出一段,是因为真的有人会认为,他/她从来没有什么获得过什么机会。
“你看,
有人请你讲课,
有人请你写书,
有人请你演讲。
从来没人请我,
我没有你这样的机会”。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时,我差一点石化。
你有努力过么?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但很快就释然了。
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啊(看问题的角度)。
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有些问题非常非常的简单,
然而,
更多的人想直接获取答案。
好吧,
让我说的更直白一点。
很多人懒得思考,
他们更倾向于花钱直接购买。
这意味着:
只要你勤奋一点点,
就会有所回报。
介绍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方法给你:
把你对工作、生活的心得写出来(或者用其它方法呈现出来)。
养成习惯。
持续输出。
哪怕一周一次都好。
这样的好处是:
一方面可以帮你梳理所学,让你理解的更加透彻,增加自信和竞争力(提升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你的形象和名气(提升溢价)。
让你的能力与溢价同时获得增长。
然而,
它的好处不仅仅如此。
▍另一个层面
对于上班族而言,一旦停工,基本就意味着你的收入终止了(所以,你应该买一些保险)。好一点的公司可能会给你更多的假期。
但终究是有限的。
你应该找到一种『不工作就可以获取财富』的方法。
我叫它『睡后收入』。
选择一个平台,
保持持续输出。
坚持下来。
你输出的价值越多,
流量就越多。
如果你有1000名真正的粉丝,
你就可以像我一样,
一边享受生活,
一边将享受生活的过程变现。
更重要的是,
流量是可以被积累的。
还记得那个公式么:
你的收入 = 客单价 * 用户数量
▍定位
之前有一个小伙伴问我,应该选择头条号还是微信公众号?
我问他,你输出的内容是什么?
他说是他对产品的一些学习心得。
我又问,那你未来的收入是什么?
他说没想好,很可能是广告。
我说好,你现在要做的是认真的想一想:
1.你的读者是谁?
2.你输出的内容适合谁读?
3.你的赢利模式是什么?
如果你的赢利模式是广告,
那意味着你的用户量要非常大。
所以你的输出就应该是大众化的。像生活、八卦、3C、美食、旅游、电影这样的内容。
如果你是做产品相关的。
用户基数决定你做不了大号,
你要做的是精号。
你的赢利模式也一定不是广告。
想明白了这些,再去选择到底是头条号还是微信号。
千万别人云亦云。
人家说广告模式好,你就去做广告,
人家说产品有前途,你就去做产品。
人家说比特币赚钱,你就去炒比特币。
人家说未来是属于区块链的,你就去做区块链。
一定要想明白为啥做这个?(第一性原理)
谁是我的用户?
我能给他带来什么价值?(用户价值主张)
然后才是:
客单价 = 能力 + 溢价
收入 = 客单价 * 用户数量(财富公式)
我说的用户数量是能为你买单的用户数量。
▍机会
人生的算法其实很简单,
找到一个对的方向,
然后不断重复最基本的套路(比如持续的输入、输出)。
直到产生势能。
你总会得到一些机会(或者自己创造一些这样的机会),分享你对某些领域的认知。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些内部分享。或者是在一些人数较小的场合。
这是好事(即便失败了,也没什么人知道),
趁势跨出这一步。
学习一些可以帮助你输出的方法。比如演讲、PPT、引导技术等等。
有针对性的上一些课。特别是那些『明星讲师』的课程(比如大胡子的)。
观察他们的讲课方式,学习他们是如何与学员互动的。在『知识的可移植性』上动些脑筋。
一位专业度可以达到90分,却只能给学员带来50分收益。和一位专业度可以达到80分,却可以给学员带来70分收益的课程。哪一个课程给学员带来的收益更大呢?
当然是后者。
学员来你这里学习,不是基于对你的崇拜,而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更多机会
讲师并不是你唯一的选择。
无论是知名度,还是流量。
都是可以不断积累的(前提是不断输出)。
“艺术家能获得天价合约,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粉丝,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
一旦超过某个阀值。
就会有一些企业请你担当顾问,利用你在某方面的经验帮助他们。
不过以我的经验,顾问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职业选择。
虽然收益比较高,但压力也很大。一个项目完成后,就要准备下一个客户了。这一类工作的累积性不强(口碑),用户数量有限。
虽然很多人热衷于此,我个人并不推荐。
出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名利双收。同时有很多隐性的好处。
不要等待出版商来找你,互联网时代,你完全可以自己出版一些免费的书籍。
如果你的用户量足够大,总会有商家找上门来,请你帮助他们推送一下广告,或者卖一些商品。
如果商品足够好,尽管答应他们。
人们并不讨厌广告,人们讨厌的是虚假广告。
你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些技术服务。
正如我之前所说,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问题有待去解决,
但很多人懒得去学习,
他们更倾向于花钱直接购买。
你有大量的机会。
想想看,
人们是不会做饭呢?(餐饮)
还是不会读书?(得到)
不,人们都会。
他们只是懒得去学习。
不要相信那位大姐说的,我都36岁了,我只会收费。
其实她会的很多。
只是她认为获得一份工作应该还有更短的捷径(比如找领导)而不是学习。
知道学习是好事。
但千万不要用2年的时间,去参加一个什么本行业最难的考试。
没有什么学习是一劳永逸的。
比学习更重要的是持续学习。
只有如此你才能不断打破思维的边界。
最近有一句话很流行,叫:
贫穷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如果你知道穷是怎么写的。
你就知道我说的贫穷不是指钱。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