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尖兵 | 运营统筹就是一场只讲利益的人事斗争!
【作者】攻玉
【来源】运营楼
【编辑】善小艺
记得有段时间,在朋友圈和大家争论过一个问题:“是脑袋决定屁股还是屁股决定脑袋?”前者认为脑袋决定屁股,有多聪明上进最终决定了晋升的高度;后者认为屁股决定脑袋,坐的高度不一样,格局和视野就不一样,做的策略也会比下面的人更完美。
今天写这篇文章,已经到经理级的朋友就不必看了。这篇主要基于核心群的学习计划,除了实操案例,聊一些运营统筹方面的东西,给还没到经理级的朋友参考下,思考和常规运营岗相比有哪些不同,从视野和思维上去深度理解运营。
1.
上一份工作,我在深圳某公司带一个6人的团队,负责整个新媒体业务。主要运营3个微信公众号,一个微博和官网。入职一周内,做好了全年运营计划,并获老板批准预算30万;一个月内人事帮忙招齐了部门员工。那时候,整个部门的人都处于紧绷状态。要知道,有预算相应的就有很大的业绩压力。
我每个月底,会按着全年的规划做好部门下个月的月度计划发给部门所有人。然后每周又把月度计划拆解,每周五前把周计划发给部门所有人。从宏观目标到执行交付标准,尽可能让每个人都知道,避免团队的人迷茫不知道干啥。
接下来,每天做的最多的事,便是渠道资源和反思策略是否可行以及抓执行。每天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周计划,询问各成员的工作进度,然后要求某个时间点给到什么东西给我;接下来,根据每天的后台数据反思下现在这样进行,策略需不需要微调;接下来,就是内外部渠道的对接了。对内,是不同部门老大的沟通拉好关系,防止什么时候有事需要跨部门协助人家却置之不理;对外,则是一些推广的渠道资源,需要类似于BD一样去维护,力求用时给到内部渠道价。
目标明确,是保证团队激情的基石。
2.
虽然是6人的团队,但是沟通的成本也挺大的。很多事,可能我觉得这样做是合理的,但是他们不理解,而且还有一套他们自己的思路。这时候我需要一遍遍的解释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就会有争执。最终只能劝服他们先照着做,有责任是我来承担的。但是也会说明,我这么做,是基于整体现状做的策略;你那样做,是仅考虑你这一小块的工作做的决策。
当然和团队的沟通碰撞中,也纠正了一些我的思路,让策略更加合理。所以说,团队的力量除了2>1的执行力,还体现在不断沟通、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纵观团队的成长,有的人悟性高,却太飘落不了地,三番两次之后只能请他离开;也有的人,悟性低,但是执行力强,做事很负责,我比较认可会想着怎么跟总监说帮人家提前转正提前加工资。在我自己看来,决策层把策略做好,执行人把执行做好就够了;决策的不要去做执行细节的事,那样对自己和对团队的人都不好;同样,执行的人把执行做好就够了,不需要你来公司质疑推翻领导的想法。
当然,好的执行者,一定有自己的思维,会把执行灵活的做。
有人离开就有人来,却发现一个现象:初入职场甚至工作1~2年的90后,既受不了夸奖也受不了批评。那段时间,他们交付成果给到我验收,我需要想一下怎么表达自己的意思,让人家听着不反感又能去修改。所以一般是先夸奖哪些地方做的好,于是转折性的表达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沟通成本,是影响执行的很大因素。
3.
一直认为,我不是一个写字为生的作者,而是在一线苦苦挣扎求生存的营销狗。也曾经历过初入职场每天被人骂的日子,也经历过莫名其妙被逼着整个通宵改硬广稿子的痛苦。都是熬过来的,熬多了,别人会的你也慢慢会了,也可以挺直腰板拿几个案例出来了。
现在社群,很多人问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说实话,和我们以前比,真的差远了。只不过以前我幸运的有人愿意教,而你们没人提醒罢了。 记得刚入职场做文案问同事问题,一次两次很乐意回答,后来问多了直接冷着脸一句“先百度,搜不到再请教别人,这点道理都不懂么?”
于是后来学会了自己搜集资料和自学。怎么自学?自己可以静下心花2周时间把一个讨论文案的贴吧所有帖子,无论水帖技术贴全部看一遍,以及一些比较好的博客,不是找自己想要的看,而是全部看。包括后来我自己从广告策划转到新媒体,也是把类似的一些讲教程的公号从头到尾文章全部看一遍,再自己甄别梳理,开小号验证。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定要带着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筛选答案和知识。
后记:
上面提到的公司,后来由于老板项目多变,直接在一个季度均超量完成目标的前提下,放弃新媒体拉着整个部门的人去做别的业务,于是大家各奔东西了。所以运营还有一句话:“做运营要先把老板运营好。”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