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到没有性生活,是无能,还是成功?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来源 | TalentGuide】

【作者 | 思文扫地】

【编辑 | 蒸糕】

 

 

01

 

晚上十一点,我离开公司,顺手给深圳的老同学打了个电话,咨询一下精装公寓投资的事情。

 

老同学在中海地产,总部在深圳。他主要负责深圳市场新楼盘的营销策划,经手楼盘销售额已达数百亿规模。

 

我问他,还在公司加班?

 

他说,公司要推新盘,必须的。如今一线城市地产调控政策收紧,周边又是强者环绕,压力可想而知。

 

他问我,啥事?

 

我说,近期准备投资一套25平米的精装公寓。但我对公寓产品不熟悉,所以想听听专业意见。

 

他让我关注两个方面:

 

 1、公寓是长期投资,好买不好卖。若近期有其他投资,需谨慎!

 

 2、公寓土地规划性质是否商业用地?若不是商业,而是写字楼改建,则需谨慎!

 

聊完之后,他依然留在公司加班,而我已在回家路上。

 

如今,诸多同学,无论是在苏宁云商、中国银行、华泰证券,加班已经成自然。下班一小时内还没离开单位,在我们眼中,这都不能算做加班。只有过了晚上九点,这才算是加班。

 

记得去年回老家过年时,家里大伯埋怨道:你读了这么多年书,跑到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拼死拼活,天天加班,有什么好?房子那么贵,空气环境又差,到头来把自己累进医院,图个啥?你看你大哥,就在县城,到点上下班。钱虽没你多,可舒服嘛!

 

这个话,我实在没法与大伯争辩,因为他不懂得我们这一代人的追求!

 

时代变了。

 

虽然忙到没有性生活,但它拥有诸多的现实意义。

 

02

 

在网络媒体大肆渲染下,加班又是个非常沉重话题。

 

它与“焦虑”、“过劳死”、“猝死”、“自杀”等悲观词汇紧密联系,是个社会话题。

 

可是,少数人吹捧的“诗与远方”,那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即便拥有,那也是一种生活的苟且,迟早还得回来加班。

 

与其如此,不如正式加班,看看它到底怎样让一个人忙到没有性生活,如此的凄惨?

 

话题虽有点重,抽丝剥茧后,但愿你会眼前一亮(自诩)

 

分析之前,需问题范围缩小,目的是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更有说服力。具体来说,有两点:

 

 1、什么样人会经常加班?

 

 2、驱动加班因素有哪些?

 

03

 

关于第一个问题,通过构建比较简单的二位矩阵模型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选取两个指标——工作量和工作能力,具体如图所示:

 

二维矩阵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四个象限对应A、B、C、D四类职场人,而D类职场人相对比较特殊。

 

模型当中的工作量定义,是以人可以看到或体验到的事项,称之为“显性”工作。与之相对应,还有“隐性”工作。

 

D的特殊性在于,他的“显性”工作量少,但“隐性”工作量就大。D类通常都是公司的管理层成员。所以,这里重点分析A、B、C三类职场人。

 

 

 

基于上述矩阵模型,结合职场实际情况,提炼以下观点:

 

 1、ABC三类职场人,加班概率大小依次排序:B类>A类>C类。

 

A、B两类虽然工作量大,但A能力强工作效率高,而B能力弱,只能通过加班来完成任务。

 

现实中,A类多为职场专业人士(老司机),而B类多为新入职者或者工厂流水线员工,如富士康。

 

 2、C类多为企业里“混日子”的(老油条),加班对他们来说太过遥远,而且唯恐避之不及。

 

C类职场人在国企比较常见。企业想用用不起来,想辞又怕他们闹事,权衡利弊之后只能花钱把他们养起来。

 

听起来很无奈,但也很可悲。他们占用企业比较多的资源(薪酬和职位),如果把这些资源用在B类身上,估计又会多出几个A类职场人。

 

 3、B类职场人的发展路径有两条:要么成为A,要么变成C,其中差异就来自于是否加班。

 

或许,很多人不赞同这个观点,但事实如此。就拿华为来说,高薪和升迁大都是来自日夜奋斗,而不是坐在那嗑瓜子、喝茶水就搞的来(关系户不提)

 

能力说好听些是在工作中提升,其实就是在加班中给逼出来。

 

职场里,没有8小时之外的加班,别指望过自己过个两三年就成为老司机。你只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老油条,渐渐淡忘在众人的视野中。

 

 4、A类职场人的发展路径,是向D类转变。这个层面转变,加班重要性要弱,更多依靠人际关系,以及机遇。

 

得出结论:

 

 1、A类职场人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懂得给团队成员授权,给他们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以此分担你的工作压力;二是精心打造自己的人际关系,在机遇出现时能够充分地把握。

 

 2、B类职场人发展空间很大,尤其是新入职的职场菜鸟,请把加班当作打怪升级,用一种游戏心态,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工作能力、心理资本、外部敏感性等)和获取装备(人脉资源、职位晋升、管理工具等)

 

 3、C类职场人,尤其是物质基础不稳固、人生目标不清晰的,请远离低质量的逍遥生活。虽然你现在可以获取短暂的舒适,但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你今后竞争对手不再是人,而是没有感情的机器。

 

 

04

 

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动机,也就是出发点。所以,不论是看人,还是解决问题,都要抓住这个动机。

 

A、B、C、D四类职场人选择加班动机因需求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根据职场中比较常见的加班动机进行梳理,构建加班决策模型,具体如下:

 

加班决策模型

 

另外,加班又涉及公司的企业文化,即是否盛行“加班文化”?

 

目前,国内IT行业盛行加班文化,尤其是创业公司,经常冠以“ All In”的美名。至于加班文化的好与坏,关键就看加班是否属于“作秀型”?

 

这里分析前提是公司不倡导“作秀”,而是真刀实枪地干。

 

现在,我们结合决策模型进行分析,提炼以下观点,具体如下:

 

 1、A类职场人应选择性加班,即区分“必要型”和“偷懒型”工作,把原本超负荷的工作量进行有效分解。同时,在把控工作总体进度的基础上,将大量占用时间的“偷懒型”工作交由团队里的B类成员完成。

 

实际中,对A类来说,很多人放不下因为忙碌而产生成就感的“偷懒型”工作。有时,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

 

但是,这种感觉再好,也必须戒掉。在团队竞争时代,你要做的就是通过合理分工来提高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

 

 2、B类职场人应抛弃“作秀”动机,不要为了加班而加班,做给老板或同事看,而应努力做到“需要加班不必委屈,能不加班不必勉强”。

 

在这个原则下,B类向A类看齐,明确加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工作能力,具体包括:

 

简单工作套路化-总结能力;复杂工作简单化-分解能力;挑战工作结构化-管控能力。

 

 3、C类职场人通常基于某种短期利益而选择加班。但这种加班通常毫无意义,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价值,属于无效加班。

 

所以,对C类来说,要做的就是拒绝无效加班,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同时,要跳出舒适区,主动多接活,往B类象限发展,为自己留生存后路。

 

 4、D类职场人,一方面拒绝“作秀型”加班,尽可能不占用员工时间。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交往型”加班(应酬)为“健康型”加班(运动)或“学习性”加班(读书)。

 

05

 

综上,对上述四类职场人的概要分析,归根结底是要表达这样的观点:

 

 

谈论加班,前提条件不应是“该不该”,而是“会不会”!

 

“会”加班的逻辑,懂得对工作性质的界定和工作量的分解,在掌控进度情况下充分利用团队或外部力量去高效完成。它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展工作。

 

“会”加班的现实意义,就是让你更加理性地看待加班这件事,而不是裹着抱怨、委屈等负面情绪去加班。这种无效加班,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对能力提升没有促进作用。

 

看到这样一个观点:你不忙,就是罪,是无能,是低阶层的表现。

 

言外之意,我很忙,便是彰显一个人的成功。

 

现在回想起来,以前跟同学和朋友聚餐聊天时,说的最多话题就是工作很忙。感觉生怕别人不知道我很忙而降低自己的成功形象,虚荣心在作祟。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