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计划,你必须知道的一个真相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1.jpg

来源|发愤的草莓

ID|neverstop201508


如果你在推进计划时,总会拖拖拖,是不是第一时间就给自己扣上“执行力不强”的帽子?

看起来,好像是执行力hold不住的原因。

但你有没有想过,假如一个计划制定得不靠谱,执行力不过是被埋怨的“替罪羔羊”!

在不靠谱的计划面前,再强的执行力也是白搭。

以后,在吐嘈执行力之前,请先确定你的计划是靠谱的。

确实,定下一份靠谱计划,并不是想象那么简单。

通常没学过“如何制定计划”这类课程的小伙伴,心里会打个问号:“制定计划”这点事还需要学?

因为他们总是想象:不就是闭起眼睛,静下心来想想,然后大笔一挥,写下10条、20条、30条......想做的事,计划就出来了吗?

这确实可以算,只是靠谱度高低的问题。

就像随随便便拿块布,剪个洞套在头上,能蔽体,也可以算是衣服;这和量身定制做出来的衣服相比,是什么样的差距,你心里有数。

真正要提升执行力,治本的方法是从定出一份靠谱的计划开始。

太复杂的不谈,这次重点聊聊关于“靠谱计划”的一个真相。

这个真相就是:制定时“烧脑”,执行时轻松。

对于这个真相,你的感受有多深?是点点头,还是瞪大了眼睛。

如果你执行计划时总是拖延,请想想看,你的方式是不是跟上面的做法相反了:制定时很轻松,执行时反而“烧脑”?

如果在制定计划时相当舒服,那就难怪会在执行环节碰壁了。用一句话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那么,为什么制定计划时需要“烧脑”呢?

这里所谓的“烧脑”,是指思考深,耗能大。我认为, “烧脑”后制定出的计划才靠谱,可以体现在三个“更”上:更精,更准,更巧。

 

2.jpg

一、烧脑,制定的计划才更精

 

之前一位老师听说我用行动管理软件做计划,他介绍了他的计划工具——“笔+纸”。

为啥他只用“笔+纸”呢。他说,虽然手抄比较辛苦,但这样下来,每一则计划都从自己手中过,会逼迫自己思考“哪些才是真正需要做的事”。

这位老师道出了制定计划的第一要义:取舍。

的确,这个信息飞速的时代,我们总是挖掘出许多可以做的事情,学习的,娱乐的,工作的,陪家人的,社交的,等等等等。每天还要抽点时间运动一下,所以要做的计划总是一箩筐。

所以,不少小伙伴自从用上行动管理软件之后,都非常兴奋,或者说感到一阵酸爽,觉得有神器就万事大吉了!

有的刚开始几天还会按照制定计划的步骤,运用前置判断等处理环节的筛子,选出必须做的事情;但一段时间后就松懈了,什么计划都随随便便按几个键丢进“今日待办”里,全然没有想过哪些才是“要事”(正所谓“要事第一”,按照著名的二八原则来看,“要事”只占了两成,其余都可以适当舍弃)。

没有认真思考,这样后果就是:“今日待办”的列表越来越长,长,长,长!那些“必须做的”,和“想做的”、“可以做的”、“没必要做的”,统统混杂在一起。

冗长的办事清单,你还有心思看吗?

真正要开始做时,都不想去瞥一眼了。连看都不看,怎么可能去执行呢?到头就给自己贴个标签“想要的太多,做得太少”。

确定计划时,要“烧脑”,就是要想清楚,这计划的重要程度有多高,到底为什么做,做了之后给你带来什么感受和进步,为你的目标增加了多少筹码,而不是看到别人做,觉得新奇,你也跟着做,为做而做。

比如,有的小伙伴会利用“行动管理”软件的“重复”功能,把很多计划都变成重复性的任务,一天天不停地出现在“今日待办”清单里。时间一长,这些重复性的任务就变成累赘了,眼睛能够自动忽略它们。

问题出在哪呢?在于他们只是美好地幻象着,把这些要求自己天天做的事情放进软件提醒,自己就会去执行,从不想想这些任务的目的是什么,阶段性的目标是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可以换一个难度更高一点的任务。

只有“烧脑”之后,才余下精简而不凡的计划。每一则都充满意义感,让你“怦然心动”!

 

3.jpg

二、烧脑,制定的计划才更准

 

有经过取舍的计划,条目上不多,但还是在执行中仍然可能存在问题。那是“烧脑”的程度还不够深入,没想够,于是定出来的计划不够“准确”。

要计划“准确”,需要“烧脑”达到三个“确保”。

1.确保不是想法

有的小伙伴把“我要真诚”作为计划。

这能执行下去吗?这分明就不是计划,只是一个想法。想法是做不下去。

定计划的时候,请想清楚这是不是一个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飘在空中的意念或自我要求。

如果这只是一个想法,就要把这个想法转化了落地的计划才行,把它变成可以彰显这个想法的事件。

也许一开始会让你费解,但“烧脑”正是为了让这计划能够做下去。

2.确保不会太狠

有的小伙伴抱着“不对自己狠一点,不能出人头地”的想法,看着别人一年读400本书,自己也直接把这列入计划,读着读着把自己读垮了,再也不想翻开书来看一眼。

若能够“烧脑”一想,就得想想,读了这400本是想达到什么目的呢?算算这400本自己有时间扛下来吗?自己的“能力、资源、财力”到底够不够?扛下这400本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有其他自己业余的空闲可以放松吗?

这么一想,你就知道这个计划到底会不会太狠了。如果时间一算,明显是不够用的,那这个计划就是空中楼阁了,纯粹是写着自己觉得好牛,把自己哄哄开心罢了。

如果做计划时有“烧脑”,在资源匹配上多花心思,能提前预测出这个计划是不是自己能够得着,或者跳一跳能够得着,这样的计划才会更准确。

3.确保知道标准

此外,在制定计划的“烧脑”阶段,也需要想想这个计划要做到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程度。

有位小伙伴跟我倾诉:“听语音课程做记录,总要做很久,记录很细的内容,又感觉收获不大”。

很明显,她在定下这个听课做记录的计划时,就没有“烧脑”,没有想明白,听这课程是想获得怎么样的提升。

若仅仅是想达到消遣的标准,何必记录?若是达到获取相关信息的标准,记录信息即可。若是听完之后,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则又是另外的做法。知道自己要做到什么程度和标准,就不会总是记录很详细的内容,又抓不住要点。

想好标准,后面就容易办。不然,等到真正执行时,常常会心里没底,不晓得这事到底要做成什么样才算“完成”

 

4.jpg

 三、烧脑,制定的计划才更巧

 

聪明人制定计划,更强调以“巧”取胜。

这种“巧”于现代人而言就是两个字——效能。对,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那本书的“效能”一词。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咱们不都是说要讲“效率”吗?要干得多,干得快吗?

但是只讲“效率”,很容易就陷入“蛮干”,我们不以“多”取胜,不以“快”取胜,更强调以“效能”取胜。

所谓“效能”,是指有“产出”,并且有“产能”。

有“产出”,是这个计划做完有成果拿得出来,哪怕是一张思维导图,一段三言两语的语音心得,一篇说明道理的公众号文章,一个完整的课程,都可以算。

有“产能”,是指做完这件事,还能提高你的能力,甚至链接其他资源的可能。

比如,有的在线教育公司就很厉害,他们推出的在线教育课程,这是“产出”。同时,他们通过制定这个课程,提升了研发团队的知识整合与呈现能力,并在课程中设置了一些需要学员与亲友互动的作业,无形中借由学员传播了名牌和影响力,等于学员为他们免费做了广告,此后延展的效果不可估量,还会一波又一波往下传递,就像一只“会下金蛋的鹅”,将给他们带来更多充满惊喜的“蛋”,是为“产能”。

我们想要同样目的,可以通过做不同的事情达到。那么,要选哪一件呢?

就选做起来有“效能”的那件。

有“效能”的计划,使上巧劲,轻轻一点力,就能撬动硕大的石头。小投入,大回报,可谓省时省力许多。

这样,是不是有“以一当十”、“一箭双雕”的效果?当然!这是极好的,但未必你在制定计划时能想得到。

这也是为什么制定计划需要“烧脑”的原因。没有“烧脑”,就不可能发现哪些计划会藏着这样的玄机,你只凭着感觉去挑选事情去干了。

看明白了吗?制定计划为什么是真正“烧脑”的过程?

因为只有“烧脑”,才能选到自己最重要的事,用有限的生命去在这些事情上燃烧、死嗑;只有“烧脑”,才能更准确地定出自己能够得着或者跳一跳能够得着的计划,不会虚无,不会太狠,不会无标准;只有“烧脑”,才能找到撬动力最强的计划,少许投入,带来更多回报,事半功倍,省时省力。

 

5.png

 

但是,为啥大多数时候,我们总会反过来做?我们习惯于制定计划时随意挑捡,等到执行计划时却挠破了脑袋?

这个问题挺有趣。大致的原因无非主要是4点:

1.无视。不懂得制定计划的真相是“烧脑”的,不知道“制定”过程多么需要思考的投入;

2.忽视。心里总觉得思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过程,没什么显性成果,心里怕时间白白流走,还不如赶紧动手才实在;

3.厌倦。没有思考的方法,讨厌做“烧脑”这件事,从来不喜欢在做事之前想清楚;

4.懒惰。即使知道了这个真相,每次制定计划时还是滑入“舒适区”,打回松懈的原形。

殊不知,凡此种种,都只是把没“烧脑”的后果延迟而已,延迟到执行之前或执行的过程。那些恼人的后果总会在某个时刻跳出来跟你“算账”。

所以,执行计划总是拖拖拖,往往是因为你在制定之时没做够“烧脑”这件事。

想要执行计划不出问题,就要在前面打好底子,下足功夫。

不要觉得制定计划的流程背得滚瓜烂熟,就一定能搞定制定计划这回事。也许,你的精粹还没掌握到家。

就像武功的招式懂了,内功还没过关,那些拳法打出来总是欠点火候。

一开始,你会不断掉入“舒适区”,不想去“烧脑”,这就需要你下意识把自己拽回来,刻意练习“烧脑”的过程,再慢慢从有意识的行为,变成无意识会自动开启的习惯。

“烧脑”确实累,耗能也大,如果“烧”一下停一下,你觉得太累,最后给个小锦囊。

那就是不妨一次性“烧”个够。

比如固定每周末找一个时间,专门“烧”脑一番:把下周的计划想个够,确定八成左右,那么接下来几天的每日计划就很轻松地在当天确定了,其它再灵活调整就行。

以此类推,每月底可以固定“烧”一把。这下是不是容易搞定了呢?

 

 

姑婆那些事儿ios快速审核服务 点击 :http://www.gupowang.com/zhuanti/3128.html

 

大家都爱搜: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姑婆圈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仅作分享学习之用,姑婆那些事儿负责整理推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运营者观点与立场。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姑婆那些事儿—小秘书(微信号:gpxms001)协商解决。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