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观点:花钱买知识?呵呵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1.jpg

来源|张记杂货铺

作者|张亮

 

今天来聊聊分答、值乎之类的东西。


题图来自于Pixabay.com,摄影师是NikolayF。



看起来很美


从早期的略晓开始,到最近的值乎、分答甚至知乎Live。


付费问答一路走来,看起来总是很美丽:


知识可以变现,只要碰到识货认价的人。


但你细琢磨,其实这里面是有问题的,因为识货且认价是很难的。


首先,提问者必然是不知道某一个问题,并且急需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才会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


其次,费用无法衡量价值。对于未知问题的答案,其水准判断,通常提问者是不明确的——如果明确,他就不需要兴冲冲的付费提问,而给出的价格,通常也是失准的。


知识无疑是有其价值的,但是了目前在我看来,并没有更好的方法来着判定其价值,不管是值乎还是分答,亦或是在行,知乎Live,都不能解决知识的定价问题。


遗憾的是,值乎在愚人节之后已经没什么人玩,哪怕知乎的公众号上有入口,在行搞来搞去也没有搞出大新闻,好吧。



免费与付费


免费,一直是困扰在中文互联网社区挥之不去的因素。很多人认为,互联网精神是八个字: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所以,互联网上的一切信息是应该「免费」的,这个逻辑我其实一直没搞懂,「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这八个字加三个顿号,哪里提到了信息应当是「免费」这件事情。于是我只有将此归咎于近年来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虽然所谓互联网思维,从我看来是个十足的炒作与骗局。


知乎在早期,是没有利益的,提问者与回答者都无法从中获得好处,当然,后来事情有变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社区的地方就有营销,营销需求浮现后,出现了付费提问、付费回答,甚至付费点赞。然并卵,提问与回答并没有因为付费与否,而出现不同的权重,决定权重的通常是热度和回答者回答的优秀程度。


于是,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问:「知乎如何盈利?」


很久以前,我的回答是:知乎团队自己也没想好。


现在看来,知乎团队依然是没想好。


但是,有其他团队帮他们想了,于是,2011年时,出现了「略晓」,去年来了「在行」,现在有了「分答」和愚人节的「值乎」以及即将推出的「知乎Live」。


所有的人都在探索一个方向:知识是否可以变现?


坦白说,可以的。


以我为例,企业内训,我的收费是按小时计,一小时8000,差旅和住宿另算。你觉得价格高吗?不低的,但是邀请内训的企业并不少,原因很简单:


需求强烈


而高价格的另一个因素是:我真的不觉得我的时间、经验和劳动是不值钱的。


你要知道,每一场内训,都是基于企业的需求去做定制的,基本不存在一个PPT走遍天下的局面,当然,PPT还是小事儿,纸面上的东西,可以差不多,但从嘴里说出来的可能很不同。


在接受内训的case之前,我需要对企业的现状有了解,对企业的诉求整理清楚,需要知道来的都是什么人,希望做的是哪一块业务,可能需要匹配什么样的能力和资源。


更重要的,不是你有钱我就接你的单子,有些是我觉得力不能及的,那么pass,有些是我觉得可能说了没用的,也pass。


我接受的都是我觉得或许可以对别人有所帮助,对得起内训费的场合。


这种高端定制,你觉得应该便宜吗?


当然不应该。


高价格也可以阻挡一些只是希望我作为吉祥物去露个脸帮忙拉一下流量和关注的企业。


我明确的表示过,我不喜欢线上的微课,理由有三:


1、不能与受众面对面,没有实时互动,一个人啰嗦很傻逼。最后人家听没听懂,听懂多少,都是问题。

2、时间太短,很多东西都没法展开,于是都只能在小点上去折腾,折腾来折腾去,让我很没有兴趣。

3、我并不想成网红,也不想混脸熟。我相信好的东西自己会传播,所以我不需要利用各种平台去推广我的书,我希望是读者的评判让它成为畅销书甚至经典读物。


是的,我很清高。


但是,你想过没有,能够输出认知盈余的人,往往最缺的是时间,而不是金钱。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免费时,我可以凭心情,凭提问者的态度是否诚恳选择是否回答问题,可一旦明码标价,你觉得我一个问题应该多少钱?


而这个问题,也是困扰所有能够输出认知的人的问题。



知识还是网红?


开头的时候,我说了这一句:


知识可以变现,只要碰到识货认价的人。


识货认价,这件事情真的很难。


所以,你会发现,知乎这样以内容为核心的社区,在行这样以所谓分享经验的产品,实际上在解决「知识干货」的认定上,使用的手段都一样:



打造出有背书的人,就可以背书其经验与知识的可靠性,这个逻辑如果你能理解,那么你就能很快理解这个标题的意思。


任何产品,只要有互动的可能,就存在社交因素,只要有社交因素,你就会发现,很多人并没有打算「正确」的使用产品,窥探他人的欲望从来存在,人人都无法避免。


说个我自己的例子,有一些读者想加我的微信,经常会说这么一番话:


亮哥,我能加你微信吗?放心,我不打扰你,我就看看你朋友圈就好。


我很尴尬,因为我的朋友圈,基本不会去扯职业、专业的东西,只会分享生活中的一些事儿,作为晒娃狂人表示,当我们家小公举露面的时候,获得的赞和评论始终是最多的。


所以,你看,即便抱着「学习」的心态,最后也未必能实现「学习」的愿望。


而每到这种时候,我就会理解,为什么名人们会有一大堆的小号由助理维护了,虽然我不是名人,也已经感觉到了压力。


另外,本人现在并无助理,所以,大家不要再在后台和微信问我:「你是本人吗?」之类,好尴尬的,说是本人的时候,我觉得我真的太不成功人士了,所以拜托满足一下我的虚荣心吧,哈哈。

 

知识界也有网红,也正因为有网红,提问者才模模糊糊的知道,可能有些问题,问「他」是靠谱的,但在往深处,可能就无法判断了。


在此,也可以举另一个例子:运营 | 讨论积分的维度


这篇文章,很多人看过,很多人看不懂,很多人似懂非懂,有些人懂了。


所以你看,当我试图讨论一些更加专业和深入的问题的时候,即便我已经最大限度尝试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也依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因此我一直都说,每天看文章的读者都是真爱——前提是坚持看完了,哈哈哈。



兴趣与明码标价


觉得问题问得好,觉得提问有意思,去回答一下,这是一种。


给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标个价,给得起钱就聊,给不起就不聊,这是另一种。


在兴趣这样的精神激励下去分享和给自己标价的物质激励去分享,带来的自我反馈是不同的,而很重要的一点是:既然我要给自己标个价,你觉得多少钱合适?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没有玩一下在行,我承认我收到过在行的邀请,但是:


1、需要填一大堆资料,很烦

2、建议时价只有300-500,我觉得我应该加个0


你看,平日的我,是很简单的,有问题,来找我,我懂并且有时间,我就帮你解答,甚至可以专门写文章帮你分析。


但是,一旦提到钱,我就会衡量整件事情的性价比。


我觉得这是人性。


前几天看朋友圈里很热闹,我就去玩了一下「分答」,标价没好意思多,毕竟只能扯淡1分钟,27块钱,还真有人来付钱问,然后,其实我是失望的。原因如下:


1、由于是友情问,一些盆友,很明显没走心,问题问得不够有水平——1分钟的时间,你觉得问到多大颗粒度是OK的呢?

2、回答体验不好,1分钟,H5,很多问题根本说不清。


对于这样的产品,我觉得如果真的要想不花冤枉钱的获得帮助,可能需要:


1、提问者非常细节的提问框定范围

2、产品允许追问与多段回答,1分钟太短,最好允许图片或文字补充


But,这样一来,还不如知乎App上增加语音回答问题功能呢……


再回到一个核心问题,高人给你的认知,你要花多少时间,费多少精力才能真正做到内化呢?


毕竟,「听过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就是我想扯的,扯完拉倒。


觉得能帮到人,就分享


姑婆那些事儿ios快速审核服务 点击 :http://www.gupowang.com/zhuanti/3128.html

 

大家都爱搜: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姑婆圈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仅作分享学习之用,姑婆那些事儿负责整理推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运营者观点与立场。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姑婆那些事儿—小秘书(微信号:gpxms001)协商解决。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