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晚上,投资人张桓9点50叫了一辆滴滴,在等待二十分钟后得知司机拉错人,决定取消订单打第二部车。而该司机拒绝他的取消申请,并在双方碰面时一拳打在张桓左眼角,造成软组织断裂。张桓在拨打滴滴客服无人接听的情况下,只能向110求助。然而事发到29号上午,依然没能找到这位打人的滴滴司机。 有一个细节是,这位张恒,曾经在2014年通过深圳某家财富管理公司,投了滴滴D轮估值125亿美金时的100万美金,2017年还投了滴滴某个汽车后服务的业务公司。这件事后,他决定贱卖滴滴的所有投资。 投资人尚且无法保障自己的权益和人身安全,我们普通乘客遇上不讲理的滴滴司机该怎么办?
首先我想说,这个事情之所以能够快速发酵,就是因为被打人的身份是滴滴的投资人,让我们感受到了滴滴在贯彻人人生而平等这一块做得非常到位,连投资人都打,对普通消费者服务差劲确实可以理解是不是?
我觉得最近一段时间的滴滴负面新闻,包括滴滴司机打人,滴滴司机性骚扰等等,都凸显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滴滴平台在对司机的管理以及乘客的服务上是存在缺陷的。目前的滴滴可以说仅仅还只是在在做一个中介,连接着司机和客户两端,但是在对司机以及客户两端的管理上还做得远远不够。
而且本来已经成为定局的网约车市场,从美团、高德的入局后,又变得非常复杂啦。从巨头的纷纷入场的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实网约车市场的门槛是非常小的,也就是如果有一定资金和技术就可以入局。而滴滴在发展了这么多年,其实还停留在门槛的阶段,并没有做到多少的提升。
那么摆在之后的滴滴以及很多的网约车供应商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做好司机以及乘客的管理,比如制定一定的积分体系,做好生态化管理等。
这其实也是很多大公司,比如腾讯、阿里等公司在做到一定程度的话,就会强调生态和布局。因为这种东西是属于公司独有的特质,是不会轻易被其它的技术、资金门槛所代替。
所以,说了这么多,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对于发展到一定体量的公司要去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去拥有一下自己不能被其它公司代替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