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人,在跨年的、应该全家欢聚的晚上,“抛妻离子”、坐在寒冷的体育馆,看着台上的胖子抹飞四溅,感受精神领袖的爱戴,而领袖则在中间休息的十分钟里翻看着赞助费是非到账、有人是否逃票进来、收视率是非超过同行。
吴晓波1968年出生在浙江宁波,五年之后,罗振宇出生于安徽芜湖。
在他们30岁之前,彼时商业话语权牢牢掌握在《经济日报》、《中国企业家》、《证券日报》等财经媒体手里。而接下来的十几年,中国因为互联网进行商业发展新时代,当媒体实现了去中心化,当获得信息不再依赖于电视报纸杂志,这一切都不一样了。
吴晓波30岁时花50万在杭州千岛湖买了一个93000平米的小岛,有了这次交易,吴晓波觉得更加自由,他说“以后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罗振宇30岁时在北京买了第二套100平米的房子,这次交易后,他说:“这房子租出去一月也两三千房租,以后啥都不干也饿不死了。”
司马迁在两千多年就说过,“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文人吴晓波和文化人罗振宇自是非常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毅然将这句写在古书里的名言发扬光大。
如今,49岁的吴晓波身家超过12亿,罗振宇一场跨年演讲能挣5000万。而他们的那些在二三线城市花一千块两千块加入吴晓波读书会、成为罗辑思维会员的底层粉丝们,一年收入不过10万。
这个新经济时代,吴晓波和罗振宇都靠一张嘴和一只笔笼络了大量粉丝,但他们的粉丝又有不同。很多刚毕业、觉得自己胸怀大志的青年都买了罗振宇的会员,在上班的挤地铁路上,耳朵塞着的耳机里传出罗氏一个经典的商业评论时,摇摆不定的身体似乎也能虎躯一震。而那些靠经营丝绸、珠宝、茶楼、会馆身家过千万、在高级会所做着SPA保养的老板娘们则是吴晓波的铁杆粉丝。
这个最有意思。
吴晓波给人的形象永远都是一件白衬衫、一副眼镜、白白净净的样子,他坐在自家别墅远眺千岛湖的一波碧绿,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世外高人指点江山,又像是很多待字少女的梦中情人。他才华横溢,“谈股论金”,说话细声细语,却又字字铿锵有力。
吴晓波说,千岛湖的天是那么蓝,空气中有处子般的香气,天很近,草很绿,时间像一个很乖、很干净的女孩。在这里,生命总是很准时,没有意外会发生,院子里的草在该长起来的时候适时地长出来了,就像那些似是而非的烦恼,你去剪它,或不去剪它,都仅仅是生活的某一种趣味而已。
吴晓波是精神导师、是梦中情人。想象一些,这样一个人坐在你面前,端着咖啡,聊商业未来,问你愿不愿意出点钱放进他的蓝狮子基金?你会说:yes,I do。
而罗振宇的形象则要差一些,他膀大腰圆,带着一副眼镜,却显得十分猥琐,他对你笑的时候,似乎总是不怀好意。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有200万人每天早上都愿意听到说上一分钟;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有无数粉丝愿意为他推荐的书、推荐的酒、推荐的一切疯狂买单。
罗振宇说,年轻人在城市获得的更多东西,远不仅仅是肉身之间非延时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见识。其实见识跟经济地位和聪明程度没多少关系,和是否在大城市生活有关。 乡村或者小城镇并非没有天才,而是天才也许永远没有办法知道自己是天才。只有在能提供大量机会的城市,每个人生命中的种子才可能被激发,被照耀,然后完成一次闪亮。
罗振宇是导师、是精神鸦片。想象一下,当他说出那句经典的“XX将在罗辑思维平台最先推出,罗辑思维会员享有全球/中国优先购买权,名额只有XX个”时,你会说:yes,I do。
吴晓波的女粉丝不会喜欢罗振宇,罗振宇的男粉丝也暂时不会喜欢吴晓波。不止是粉丝所在阶层的原因,但又主要是阶层原因。
中国经济下滑,房产泡沫巨大。糟糕的宏观市场环境下,企业倒闭、创业失败、迷茫不知出路,困顿不明未来,而这种情况反而是粉丝经济的肥沃土壤。历史上,希特勒的上台与发迹、日本军国侵略主义的泛滥均是这个背景下产生。而实际生活中,中国歌星们演员们居高不下的出场费、每年数千成万场的演唱会也是因此。
有钱人不知道钱如何花出去、让钱生钱,没钱的人不知道如何挣钱、一夜暴富,这些都是吴晓波、罗振宇们聚拢大量粉丝的本源环境。尽管他们的演讲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听的时候觉得醍醐灌顶,但第二天就忘记了绝大部分内容。但谁有在乎呢?
吴晓波每年都能买一套房子,而且还有一个岛,他说“人生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谁不愿意这样呢?这个拥有自己岛屿的作家和商人,其出场费早已超过10万。吴晓波变得很忙,他现在每年的时间基本上三三三分:三分之一时间用来调研、写作,三分之一时间经营公司和旅游,剩下三分之一时间参加活动、做演讲、讲课。
罗振宇的很多粉丝都说,我佩服他,每天早起都要录好60秒,错了重录、音不准了重录、一录再录,他的语音又不收钱,他对我们这么好,真是太感动。我们姑且认为罗胖每天起早贪黑录节目录60秒,但这真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罗辑思维背后几十亿的估值。
罗振宇曾在《罗辑思维》多次表示“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经济”,但他却选择了让孩子在美国出生。吴晓波觉得“人应该诗意的活着”,但他却一年到处奔波去讲课去挣每次10万出场费和去投资那些能够带来回报的企业。
都是会讲故事的人。
如果说罗振宇在演员,而吴晓波则是一个歌手。
相声演员可以在台上叫你一声大爷为了让观众一笑,到了台下却是保镖护卫、坐在奔驰车里看到听完相声去挤地铁的观众们,嗤之以鼻。
罗振宇的朋友说:“他最反感被绑架,他反感被任何东西绑架,罗振宇血压有点高,但从不吃药,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就去休息一会儿。罗振宇的解释是,你要是吃药你这辈子就被绑架了,所以我高了也不吃,我不能被任何东西绑架。”不喜欢被绑架的罗胖却绑架了他百万粉丝们。
罗胖的语言环境中,能听懂他讲的内容,就是大智慧、大前途、有自我驱动力、有进取心,所以他的粉丝就继续听,继续受捧。而那些听完一次觉得没意思要离开的人,则可能被这样解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些人喜欢背道而驰,在贫瘠的创业土地越陷越深。
罗振宇的男粉丝可以每人凑一千,一万人凑够一千万,罗振宇去买套房。
吴晓波的女粉丝可以每人出100完,10人凑够1000万,吴晓波去买套房。
这些都是别人的数字,都是别人的粉丝。我们仍然是不为人知的北漂、深漂的大多数。2017年,保持渴望、保持热情,继续战斗!
当你对这个世界还不太熟悉、对某个领域不太了解时,他们的节目可以给你很多启发,其中可能不乏和你小时候从家长、老师口中听到很不一样的观点,新鲜、有趣、刺激、让人激动不已。
当你逐渐接触社会,对某一领域加深了解的时候,你也会发现他们说的一些东西好像是这么回事,会有共鸣,但另一些东西,你不太确定、会有怀疑、不再激动。
当你社会阅历丰富,已经看清了很多东西,或成为了某领域的专家,这时,你就会觉得这些节目不过是一些 通俗读物的杂糅,很多东西似是而非,甚至有时候讲故事的人都不能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