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职加薪有时很简单,只是简单不代表你能掌握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640.webp.jpg

来源|古典古少侠  ID:gudian515

作者|古典

先说和大家说一个案例:前段时间你可能听说过天价学区过道,北京有这么一个过道,炒到了150万,因为中介号称该过道有学区资格。

 

640.webp (1).jpg

 

以前买房子,别人都告诉你:这是“朝阳区”“三环以里”“中心城区”的“传世珍宝”;但今天你看一个楼盘广告,都是XX商圈,地铁直达,学区房。

 

640.webp (2).jpg

当年著名的雷人房地产广告

 

对于现在的购房者,“商圈”代替人为划定的“行政区”,靠近三环因为地铁的出现,时间距离替代了空间距离;而新的价值如“学区”比”小区环境”对某些人更重要,一旦一个系统的价值坐标发生变化,整个楼盘定价都会重新发生变化。天价学区过道就是来自于这种变化的极端产物。

 

每次有价值坐标的变化,都有整个行业的巨变。

 

一、同理,今天的职场,就在面临同样的价值坐标变化

 

放在五年前,那个时候人们这样界定自己的:行业+企业+职位,比如,““我在通信行业华为做经理”;或者 “我在教育行业新东方做老师”,基本你的身价就差不多了。

 

所以那个时候,职场增值的玩法特别简单,你先选好一个行业,然后努力进入这个行业最好的企业,然后从低职位开始卯足劲儿往上爬。

 

做了几年,你翅膀硬了,如果组织内能升,你就继续升。如果不让,你就跳到小平台提高职位,积累更高能力和视野。

 

多年以后,你成为某一个行业的资深人士,你也可以仅凭你的资源,和年轻人PK,以上的这些其实都是传统套路。

 

这些套路在今天失效了,今天行业变化得实在太快了,随之企业也雨后春笋,互联网的概念热度还未消,VR、人工智能、物联网……基本上你每天都能听到新概念、新行业、新企业以及新职位。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中关村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1个月。你想,你可能花了10年爬到一个行业或者公司中高层,结果行业整个没了。

 

在这种环境中,用行职企定位也逐渐失效,老行业不吃香,新行业又都处于飞速的发展时期,谁也不知道谁好;除了传统行业+名企还有一定说服力,新型行业的每个你没听过的企业都有一个奇好看、巨国际的公众号——这些公众号和APP后面,有些蕴藏着估值几十个亿的企业,有些就是1个人闲着没事自己做的。

 

以前别人还会追问,公司有多大?多少人?但你会逐渐被只有十多个人估值百亿的公司刷了几次认知以后认识到,规模也和牛逼程度无关。

 

职位更加不可信——所有公司都有一套CXO的班子,当我们进入大堂里的都叫经理、销售都叫顾问、而厨子都叫营养师的时代……你所认知的职位系统完全乱了。

 

二、随着行职业体系在跨界+互联网化中慢慢消解,优秀的人才也会开始思考“工作组合”:

 

多种技能 在 多个平台 的 多个圈子

 

在这种新的价值坐标中,升职早已  不等于  升值。

 

今天你们公司的做产品经理的小兄弟,他根本不太介意他是不是有机会成为你们公司的产品总监,他更在意做出一个小圈子内震惊四座的产品,然后机会就来了。

 

行业+企业+职位 的老路会像 海淀区+XX街+XX小区 的定价方式一样消亡。

今天的职场人,他们在用这个公式重新定义自己:

 

☞  圈子 ×  能力  ×  特色  ☜

640.webp (3).jpg

1、圈子

为什么圈子放在第一个?因为他对于你的估值其实影响最大。

 

我大部分的购物都是源于朋友的推荐。因为产品过剩,信息爆炸,我信任我信任的人就好。消费有各种圈子,旅游玩家的圈子,高尔夫球的圈子,身心灵的圈子,潜水的圈子……消费正在圈子化。

 

职场也是一样的啊。

 

在中高端招聘市场,近40%的职场人的招聘都是通过熟人转介而成,这个数字还在增加。今天的职场,越往上越是个江湖。

 

所以很多人的招聘或者应聘都是这样的:发朋友圈求助,被朋友拉进一个产品经理的群,认识了群主,通过群主推荐找到了合适的人。朋友-圈子意见领袖-朋友 ,这就是圈子的链接方式。

 

其实越是新出现、快速变化、缺乏明确标准的职业,圈子越重要,因为难以评估,所以主要靠人品——艺术、投资、金融、咨询,电影、同传、创业……你走近看,都是一个个的圈子。

 

你以前总以为,年薪100万的圈子的最LOW的人都比年薪10万圈子里的人能力高,但是当你真正进入,你才会发现其实每个圈子里牛人的水平相若,烂人也是。真正区分他们的,不是能力,而是圈子的不同。

 

这叫不叫公平竞争?其实也挺公平的,因为混圈子也是一种能力。

640.webp (4).jpg 

2、能力

当同一个圈子有很多人,靠什么?靠能力。

 

这个不用多说了,你需要在圈子里面持续的展现能力,输出内容。逐渐大家会理解你。圈子是能力的放大器——如果强,你会比以前更强,如果弱——你也会迅速被不看好。

 

所以请注意,你不需要是行业内能力最好的,你只需要在圈子里是能力最好的就行。

 

所以如果能力不是业内第一,你可以不断缩小或者换圈子并成为其中某个细分第一,比如说“教育圈里最懂在线教学运营的人”,就比“运营高手”更是个有说服力的定位。

640.webp (5).jpg

3、特色

当圈子和能力一定,你需要找到和放大自己“让人讨喜的特色”——嘴贫的再贱点儿,轻松的逗比点儿,严肃的极客点儿,屌丝的再鸡血点儿;在这个情感消费升级的年代,最大的风险,是大家把你当个毫无特色的好工具。


640.webp (6).jpg

你真的能区分这些网红脸吗?

 

640.webp (7).jpg

 

当面目模糊的专业人士太多——人们就只记得住有特色的人,并与其中认同的人互动。

 

所以。

醒!醒!吧!

 

0.gif

 

别再整天想搞死你的老板,关注圈子、能力和特色让你更值钱。

 

640.webp (8).jpg

 

认真思考下面这些让你升值的问题吧:


  • 你身边接触最多的6个人,他们的身价是多少?

  • 你的能力在你所在的行业内大概是什么水平?哪一项比较优秀?

  • 你有什么“让人喜欢的特色”?你该如何表达给大众?

 

婆那些事儿推广服务 点击 :http://www.gupowang.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爱搜:ASM 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姑婆圈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仅作分享学习之用,姑婆那些事儿负责整理推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运营者观点与立场。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姑婆那些事儿—小秘书(微信号:gpxms001)协商解决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